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而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西方园林令人钦佩地用纵横轴线和十字道路解决的交通问题,在中国园林中全不存在,因为这里的人们是漫步而非径穿。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人类不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文化的延续,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国山川秀美,土地富庶,人们理想中的王国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因此中国园林沿着自然美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那里没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也没有按几何图案排列的花卉,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现在画中。欧洲的园林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人们理想的天堂自然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土地,因而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追求一种形式美。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注重的关系,即意境。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画家、文人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中国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美,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中西园林形成如此大的差异要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西方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认为直觉并非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 感性的美学思想。

                                     (取材于《 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西方园林内各组成要素必须以确定的形状、大小镶嵌在确定的部位,显示出一种秩序感。

B.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

C.中国的造园深受绘画、诗词的影响,注重对意境的追求,从而创设出诗情画意般的氛围。

D.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造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列哪项表述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建造风格(   )(3分)

A.高大宽敞的环廊提供了舒适的交谈环境,围合出的下沉广场把人们纷纷吸引过来。

B.即使受条件限制,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也要刻意追求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C.布局千变万化,整体与局部之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很难总结出特定的规律性。

D.硕大的花园,简洁明快的几何化布局,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中西园林的差异。(4分)

 

1.B 2.C 3.①西方园林是大众的消遣场所,中国园林则为退隐静思之地。(1分)②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1分)③西方造园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中国造园显现出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或“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中国造园注重意境美”、“西方造园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中国造园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1分)④西方园林受“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受“感性”美学思想的影响。(1分)(一点一分,满分四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有误。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二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从文中语句分析可得,A项、B项、D项都属于西方园林的建筑风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应从全文去分析慨括中西方园林的差别。文章第一段,第二段,第三、四段,第五段分别可概括出答案要点。答题时应重点关注这些语段中开头和结尾的语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让他人也快乐,就像阳光之所以能够普照万物,是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发光体,一个火球,充满了能量。只有自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心态,你的朋友们才会被你感染,阴霾的空气才能被你带来的温暖驱散。

————罗曼罗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例句]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悲欢苦乐;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它荡漾着情感的波涛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着征程的挫折辉煌。

 

查看答案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刻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品行。下面是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请仿照上述示例,为下面几所大学拟制校训,要求:采用对偶形式;体现学校专业特点。(5分)

某师范大学:                                                   

某医科大学:                                                   

 

查看答案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沉痛地悼念刘和珍、杨德群等遇害青年。

B.读他的这篇文章和听他的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看戏与读剧本之迥乎不同。

C.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七彩教育网

D.《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是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造成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