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8分) 我叫张三多 刘 勇 新来的英语老师被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8分)

我叫张三多

刘 勇

新来的英语老师被校长带着来到我们班,在介绍班里的同学时,校长指着后面一排座位说:那几个都是扶不上墙的家伙,就不用管他们了!英语老师很惊讶地看着我们,点着头说:好,我知道了。很多同学也随着校长手指,看着我们露出嘲笑和鄙夷的神情。看什么看,谁再笑,小心我扁你!我这一吼,英语老师吓了一跳。校长脸色很难看,他指了指我,给我出来,我也斜了他一眼,没动。校长张了张嘴,来到我面前,我歪着头,笑嘻嘻地说:我鞋带还没系好呢。班里一阵哄笑。

我和校长来到操场东头,我懒洋洋地靠在双杠旁,校长说:张三多你也给我点面子,我们不是说好了,我不管你,你也不在课堂上闹,我们互不干涉吗?我看了看天,给根烟抽吧。校长不耐烦地掏出烟,提高声音说:快毕业了,我希望我们都相安无事。说完扭身就走。

我躺在宽阔的操场上,望着明亮的教室,心里有点说不上来的酸痛。

戴虎瞪着眼睛伸长脖子很吃力地看着黑板。我说:戴虎,我们杀两盘象棋吧。戴虎说:三多哥,别闹,老师正在讲古文呢!我的天,连续三年统考都全年级倒数第一,现在还有心情学古文。我感到可笑,对吴秋说:你看他那熊样还学古文呢!吴秋他们也跟着笑。

后面的同学,注意课堂纪律,就说你呢!新来的戴着小眼镜的语文老师指着我。他是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刚到学校,校长就让他教毕业班,可见学校对他的重视。

我站起来说:你贩卖你的知识,校长没和你说不让你管我们吗?小眼镜脸上一阵灰白,他推了推眼镜说:你叫张三多吧?我不管你以前如何,但在我的课堂上你必须尊重我!

我奋力一脚,把面前的课桌踹倒,大声地说:我不尊重你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着!戴虎拽着我说:别闹了,再闹会被开除的!”“开就开吧!老子不怕! 

小眼镜对同学们说:其他同学先自习,张三多你来一下。又是在操场的东头,校长拉我来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小眼镜让我来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冷冷地看着他,满眼挑衅。小眼镜说:听说你挺能打架的……”话音未落地,便飞起一脚踢来,我没有防备,立马倒在地上。小眼镜说:有本事把我打倒,来呀!来!老师竟然约我来打架,这还得了,我站起向他反扑过去。于是,两个一米八零的大男生扭在一起,一会儿他倒下,一会儿我倒下,……直到我们筋疲力尽地躺在操场上,大口地喘气。

小眼镜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你还真有力气,和我真的很像,知道吗?我也曾是个很糟糕的学生,比你还恶劣,那时候连父母都放弃了我,我认为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完蛋了。我厌倦了生活,甚至讨厌起自己来,什么都不想做,整天地闲游荡。突然有一天,卖烟的老奶奶对我说:差学生也是学生,你就甘愿这样下去吗?其实最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被自己打倒了啊。’”

小眼镜说完起身走了。我默默念叨着那句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心里被重重击了一拳,我望着蔚蓝的天空,眼泪悄悄地滚了出来。……

看着趴在课桌上酣睡的戴虎,我狠狠敲了他一下:你给我记着,差学生也是学生!要发扬不要脸的精神,好好听课,不懂就问!

高三头次模拟考试,我全年级正数130名,戴虎倒数第5,校长看着成绩单说:张三多,你抄就抄吧,但是也别太过分了!

半年后,我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戴虎选择了复读高四。

一转眼,放寒假了,我特别想回母校看看。

刚到学校,就遇见了校长。校长绷着脸说:张三多同学,给根烟抽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22)

1.文中的校长英语老师等人物,在对小眼镜的形象塑造上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小眼镜回忆起卖烟的老奶奶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4分)

3.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4.小说结尾写道:校长绷着脸说:张三多同学,给根烟抽吧!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请结合文本及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这段留白补充完整,100字左右。(6分)

 

1.属于侧面描写,起到对比或反衬的作用。(1分)分析:校长与英语老师对“我”和“我们”的漠视与放弃,① 反衬出“小眼镜”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责任心,②更反衬出“小眼镜”言传身教的教育智慧。(3分)(只写出侧面描写或对比或反衬,而无分析,不给分。分析出一点给2分,分析出两点给3分。分析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者,请酌情给分。) 2.①推动了情节的合理发展,张三多的心里“被重重击了一拳”;② 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具有“点睛”之效;③借饱经生活阅历的“卖烟的老奶奶”之口传达生活道理,使主题更有说服力。(4分)(能从情节、主题或人物方面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 3.①对自己,由放弃自己到意志坚定、奋发图强。②对朋友,由嘲笑、干扰到约束、鼓励。③对老师,由顶撞、挑衅到信服、感恩。(能从对自己、对朋友、对老师三个角度概括变化的,请酌情给分。写出一个角度2分,两个角度3分,三个角度4分。) 4.我挠挠头,想笑,脸却先红了,摩挲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口香糖:“校长,我现在已经不抽烟了,当初是我做得不好,您能原谅我吗?抽烟不利于健康,您也少抽点儿。”校长乐了,“张三多就是‘张三多’呀。”(补写的内容符合小说主旨、情节的发展趋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有想象力和创造力2分,以上两项请酌情给分。表达流畅、符合字数要求,2分。有一个错别字或一处语病扣1分,扣满6分为止。不足80字或超过120字的请酌情扣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文本中筛选出对“校长”、“英语老师”和“小眼镜”进行描写的文字,然后根据题干所提之问题,既然是问前二者对“‘小眼镜’的形象塑造的作用”,这就不难知道起的是对比或反衬作用了。但要注意,仅这样回答还不行,还必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具体说明是起什么样的对比或反衬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小说中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或是为了表现作品主题,或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或是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埋下伏笔等等。本题中,“小眼镜”回忆起“卖烟的老奶奶”这一情节使张三多心理受到很大震动,因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此情节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其实最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使作品的主题更具说服力,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不要对形象变化的理解局限于人物性格方面,而应把眼光扩大到人物对其他人的态度方面,比如对对自己、对老师和对朋友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题时应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行想象。补写的内容符合小说主旨、情节的发展趋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表达流畅、符合字数要求。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诗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行道迟迟,                              ,莫知我哀。        (《诗经 采薇》)

2.                ? 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3.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4.示民不恌,                 。                      (《诗经 鹿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3)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问题。

张克戬传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B.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       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皆泣不能仰视。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4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后面问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明)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酌酒饮道士不已      但:只,只是

C.降跽              谢:感谢。

D未暇也              属:适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穿小径十里          一叟七十余岁

B一道士偕来          期余病,不果行

C.乐无已乎            两童子拍手跳跃随

D.遂扫石            皆欲取难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一直因为事务繁忙,未能动笔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4分)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汤恩伯还利用权力囤积走私,大发国难财。汤恩伯的做法并非个别现象,当时国民党政权内部大发国难财已蔚然成风

B.他弃医从文,拿起如椽巨笔,刺向国人麻木的灵魂,于是救救孩子的呼声振聋发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力透纸背。

C.《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矛盾纠结的新产物,但他们都需要在那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中,重新寻找定位。

D.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