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3)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1.(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 ,(1分)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1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2.B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志向,要以诗句内容为主要依据。诗中以“瀑布”自喻,第一句写瀑布历经“千岩万壑”,不辞辛劳;第二句写“瀑布”的高是身边的人无法了解的,只有“远看”才能知道;第三句写“溪涧”(比喻小的位置或身边的小人物)是不能留住“瀑布”的;第四句写“瀑布”一定会流归大海形成巨大的波涛。理解了这些,作者的意图和手法都不难知道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B项的错误在于:本诗并没有写近看瀑布的情景,也不是在为后二句蓄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问题。

张克戬传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B.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       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皆泣不能仰视。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4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后面问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明)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酌酒饮道士不已      但:只,只是

C.降跽              谢:感谢。

D未暇也              属:适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穿小径十里          一叟七十余岁

B一道士偕来          期余病,不果行

C.乐无已乎            两童子拍手跳跃随

D.遂扫石            皆欲取难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一直因为事务繁忙,未能动笔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4分)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汤恩伯还利用权力囤积走私,大发国难财。汤恩伯的做法并非个别现象,当时国民党政权内部大发国难财已蔚然成风

B.他弃医从文,拿起如椽巨笔,刺向国人麻木的灵魂,于是救救孩子的呼声振聋发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力透纸背。

C.《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矛盾纠结的新产物,但他们都需要在那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中,重新寻找定位。

D.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沛公居山东时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给贡职如郡县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击沛公于坐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⑥⑧/②④/③⑦/       B①⑧/②④/③⑦/⑤⑥ 

C①⑥⑧/②④/③⑦/       D①⑤/②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