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 (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使威后

A.使与使相同,使与使相同

B.使与使不同,使与使相同

C.使与使不同,使与使不同

D.使与使相同,使与使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和例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A.苟无民,何有君?                   B.是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D.至老不嫁,养父母。

3.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4.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是(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1.B 2.D 3.A 4.B 5.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使①”是派遣之意;“使②”作名词,使者;“使③”作名词,使命;“使④”作动词,出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须先分析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是:用在目的复句中,相当于“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与之相同。A项的“以”表根据,相当于“凭、根据”;B项的“以”表原因,相当于“因为”;C项的“以”相当于“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此句,要注意句中的“贱”是形容词活用做名词,意为卑贱的、次要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翻译此句,要注意此句中的“婴儿子”即“北宫之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第一段写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老百姓的情况,然后才问齐王是否健康,表现了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认为这是国君治国的基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百姓还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还没有忧患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使其人民得到繁衍繁殖,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             ,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                 ,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                         ,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4.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查看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还柱                   图穷匕首见

(秦王)乃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   ) 

A.邻厚,君之薄也

B.行李往来

C.君所知也

D.微夫人力不及此

 

查看答案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