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         迕:触犯。

 B.趣入见                         趣:急速。

 C.巷战不克                       克:能够。

 D.讳吾言敌                       讳:忌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3分)

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邈慨然复起就道                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5分)

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5分)

 

1.C 2.A 3.B 4. ①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兵,并且从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或:使朝廷知道),都没有答复。(状语后置句、“间”、“报”各1分,句意2分) ②脸色不变,向南拜了两拜,端正地坐着接受刑戮。(“颜色”、“再”、“就”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克,战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③表现以国家为重,⑤⑥表现大义凛然。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不放弃和谈的同时以军事作后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肢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橙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人开车赶夜路。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是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报道,为其拟一则简明的标题。(5)

本报哈尔滨18(记者戴英 实习生朱智超)昨天下午,以青春旋律为主题的卫康杯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经过4天的角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全新的开始、德国马尔堡大学的“DJ孩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我们欢迎你、北华大学的欣欣向荣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2支代表队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其中,美国、德国和乌克兰都是第一次派出队伍参赛。本届比赛中,各代表队总用雪量为1 858立方米,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雪雕群雕纪录。

(摘自201219《中国青年报》)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