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青青子衿, 。(曹操《短歌行》)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天边很熟悉,对身边很陌生;对天边很关注,对身边很厌烦;对天边很热情,对身边很冷漠……其实,你的天边,也是他人的身边,而你的身边,正是他人的天边。
请以“天边与身边”为题目,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明确,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不少于800个字。
为下面的寓言续写一段文字。字数与文中的“其一”或“其二”两项的字数相当。(2分)
在铅笔被放进盒子之前,制作者对它说:在你面世之前,有几件事情你要牢记,这是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的先决条件。
其一:你能做很多伟大的事情,可条件是,你必须能容忍别人把你握在手里。
其二:你必须能容忍被削尖的痛苦过程,这可是你要成为一去出色的铅笔所必须的。
其三:
铅笔把这些话牢记在心,心中装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就进入了铅笔盒。
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得体,好的短信还要富有文采。请以"风,帆,船"三物为喻体,给你的朋友发一条祝福生日的短信。(60字以内)(2分)
下面的一则《征稿启事》,画线处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至少有4处不当,请找出3处你认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3分)
征稿启事
《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知名人士①为本刊撰写稿件。(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②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二)撰写格式必须③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规范详见《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文稿。(三)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④。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四)欢迎使用电子信箱投(YFSYZX@163.com)⑤ 承蒙⑥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
《一峰书院哲学学报》编辑部
2014年1月14日
答:(1)(只填序号)______ _处: 改为 _______________
(2)(只填序号)________处: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填序号)________处: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B.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2. 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3.“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4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