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规。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喜人之所以革命,目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弭谤莫如自                       修:加强修养

B.盖以法科为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追求、求

C.宗旨既,趋向自异                 乖:乖巧,合理

D. 置身政界,则必误国家             贻:遗留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势所必然                       步自封

B.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不具论       姑妄听之

C能爱惜光阴                       安一时

D.若志在做官发财                   有虚名

3.“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C 2.B 3.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1分)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1分)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乖:背谬。揣摩前句“若徒志在做官发财”的意思,就可判定“乖解释为乖巧,合理”是错误的。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本来/固守;B.暂且;C.如果/苟且;D.仅仅/ 空。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根据后面“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就可揣摩出蔡元培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恳切勉励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住在皇城人海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只是一笔带过?(3分)

答:                                                                                    

2.选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却为什么给人以幽静的感觉?(2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泻   浮   洗   笼                 B.照   飘   滤   托

C.流   升   洗   笼                 D.泻   浮   浸   罩

2.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许。公命柏遽巡国,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数量:艰难的样子  乐:喜欢、乐意  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歌者                  致:使……到来        B.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            逮:赶上              D.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三请,不许              笑于大方之家

B.令国致乐不已              成舟

C.钟鼓不陈                  陈规陋习

D.晏子返                  失败成功之母

3.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3分)

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屈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6)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2分)

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生。(2分)

译: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译: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

子无怒          将:________      死以流亡兮   溘:________

得府君书        适:             列坐其         次:________

知不可乎得      骤:________      其文灭         漫: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