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住在皇城人海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只是一笔带过?(3分)

答:                                                                                    

2.选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却为什么给人以幽静的感觉?(2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3分)

答:                                                                                    

 

1.作者采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2分)“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都能让人陶醉于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更不要说陶然亭等名胜。(1分) 2.一方面因为驯鸽的飞声是细微的,连这样细微的声音都能听见,给人以幽静的感觉;(1分)一方面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给人以幽静的感觉。(1分) 3.“蓝色或白色者”属于冷色调,(1分)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1分),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落寞心境(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以小见大的手法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在散文中较为常见。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解答类似题目应首先分析驯鸽声音的特点——细微,然后才能品味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另外回答时答出“衬托”是关键。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题目要求中的“色彩”二字,然后再从视觉效果与表达的感情两个角度来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泻   浮   洗   笼                 B.照   飘   滤   托

C.流   升   洗   笼                 D.泻   浮   浸   罩

2.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许。公命柏遽巡国,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数量:艰难的样子  乐:喜欢、乐意  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歌者                  致:使……到来        B.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            逮:赶上              D.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三请,不许              笑于大方之家

B.令国致乐不已              成舟

C.钟鼓不陈                  陈规陋习

D.晏子返                  失败成功之母

3.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3分)

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屈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6)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2分)

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生。(2分)

译: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译: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

子无怒          将:________      死以流亡兮   溘:________

得府君书        适:             列坐其         次:________

知不可乎得      骤:________      其文灭         漫: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只填序号)(3)

雪霏霏                               

则其又加少矣            有泉出              以此心意,慎勿违吾语

(1)名词作状语: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          

(3)动词作名词:                   (4)使动用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