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1.翻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2分)

 

2.一二则材料中,孔子希望学生具备什么道德品质?第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和效果?(3分)

 

 

1.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2分) 2.孔子希望学生具备①不迁怒,内自讼,即不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提倡自我反省;(1分)②不贰过,吸取上次犯错的经验教训,改正错误,不再重蹈覆辙。(1分)特点和效果:循循善诱,让学生爱上学习,欲罢不能。(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博”解释为丰富,“约”解释为约束,两句都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根据第②段材料可提炼出“不迁怒,不贰过”,根据第①段材料“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可理解出孔子提倡自我反省。根据第③段颜回的喟吧“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即可概括出孔子教育的特点,再根据“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就可品味出孔子教育的效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5分)

爱斯梅拉达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在执行绞刑时,发生什么事?后来克洛德和甘果瓦各想出什么妙计好主意来救爱斯梅拉达?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百合花注意到山羊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皮做的绣花小荷包,便问爱斯梅拉达说:那是啥东西?爱斯梅拉达郑重其事的应道:那是我的秘密。后来一个小姐趁爱斯梅拉达不注意时,解下了羊脖子上的小袋,拿出里面的纸片,上面写着弗比斯的名字,秘密就这样暴露了。

B.伽西莫多在刑台上遭受了鞭笞,期待被拯救,克洛德冷眼走过泯灭了伽西莫多眼里的亮光。伽西莫多口渴难耐,三次讨水喝,却没有人理会他。在众人的戏谑中,爱斯梅拉达出现了,她取出水葫芦喂伽西莫多喝水。伽西莫多的独眼里流出了眼泪。

C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将你拥抱,这是书写在一张羊皮纸上的谶语。爱斯梅拉达幼小时就和母亲失散,被埃及女人收养。母亲身边只留下一只小鞋,另一只小鞋在爱斯梅拉达那儿,15年后,母女俩凭这两只小鞋得以相认,谶语得到了印证,后来母亲因竭力抢救女儿,不幸头部触石身亡,于是相见成为永别。

D.看了他那凶狠的眼光,她打算逃开去,他又抓住她,摇晃她,把她推倒在地上,然后拽着她漂亮的胳膊,拖着她迈开大步向罗兰塔拐角上走去。到了那里,他转身问她道:最后一次回答我,你愿不愿意属于我?她使劲地回答:不!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交出去。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愤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                             

E.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摔罐为证,婚期四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斩          坐:犯罪               B.何来王        谒:拜见

C王策安所决耳  顾:回头看             D.王慢无礼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3分)

常从人寄食饮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王素慢无礼

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见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有碑仆道                             死生亦大矣

A①②相同,⑦⑧不同                  B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C①②不同,⑦⑧相同                  D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还必迎取                        蹑履逢迎     

B便可公姥                        阿母媒人

C哀吾生须臾                      惟江上清风

D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