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1.D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面目”,无中生有。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安在

 

查看答案

列句子,划线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入前为寿(如果)              B.臣壮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吾还也(还是)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连词,表修饰)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                          B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沛公霸上

留侯张良                     项伯杀人,臣

常以身蔽沛公                   沛公旦日百余骑见项王

吾得事之                       烛之武退秦师

道芷阳行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⑤⑩ / / ③⑧⑨ / ④⑥⑦     B①⑤⑦⑨ / ②⑩ / / ④⑥⑧

C①⑦⑩ / ②⑤⑨ / ②⑧ / ④⑥     D①⑨ / ⑤⑦⑩ / ②③⑥ / ④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敝:损害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