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6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经• 氓》)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禾 熟
宋 •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 (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C.而皆背晋以归梁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尔三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
B.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极少。
C.夫夷以近 夷:平安。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2.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⑤褒之庐冢也 ⑥遂与之俱出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何厌之有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微革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醒目的文化标签,随着微电影、微博、微小说、微访谈等碎片化的文本形式的不断涌现,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B.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C.考试所用的铅笔、钢笔、橡皮、圆规、直尺和准考证等文具,都应集中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
D.在咀嚼时,通过粗纤维对牙齿表面的机械性摩擦清洗,可以擦去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