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叙写故事、刻画形象,也可以描...

作文(60分)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叙写故事、刻画形象,也可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不少于800字。

 

味道 人生的味道,就像五彩的颜料,味味俱全。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题记 人生的味道,有时像青涩柠檬那样酸; 人生的味道,有时像清香芒果那样甜; 人生的味道,有时像紫色葡萄那样既酸又甜。 青涩柠檬——酸 期中试卷发下来了,红叉在试卷上出现的概率,几乎已经超过了红勾。失落,痛心,无奈…… 夹杂着多种情绪的眼泪不禁落下,滴在了试卷上,滴在了我心中。我把试卷紧紧地揉成一团,狠狠地摔进抽屉里。把头埋进手臂里,自己一个人趴在桌子上静静地抽泣。我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不该那么懒,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上课不该走神,导致对知识半知半解。 哭够了,伤心够了,学习还要继续,或许有了这次的教训,使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从抽屉里重新拿出试卷,小心翼翼地抚平,仔细地订正起来。 这就是人生的酸。 清香芒果——甜 忽然听见耳膜一振,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脆,那么轻,生怕打扰了我。这声音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数步尽的爱,奔走在俩扇门之间。“吱”,门轻轻的开了,母亲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正忙着么!”我没好气的说,似乎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全部发泄。母亲无语。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脆,不同的是那声音越来越远了。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那么跟妈妈说话呢?这样妈妈会伤心地。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泪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脆……这回,母亲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在我的书桌上说:“孩子,喝茶吧,提提神别累坏了身体。”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抱住我,头搁在我的肩膀上,轻轻的抽泣起来,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动。 这就是妈妈给我的人生味道,是甜的。 “孩子,要不妈带你去上学,下雪天的多不安全,还是….”我打断了妈的继续唠叨,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便摔门而出。我不知道当时她有何反应,我只知道她带给我的感觉只有不耐烦,单手背着包,走在雪地上,风呼啸着吹过,如鞭子抽打我的脸颊一般,好生痛痛。我拉高领子捂住脸,继续往前走,雪地上印上了我一深一浅的足迹……我怔住了,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双眼直盯着转角处许久…..终于我叶出了两个字:“妈妈”她有腼腆,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噢,那个,那个,我怕你在路上摔跤,所以......”….她那单薄的身子靠在墙角,双腿还在瑟瑟地颤抖,脸色显得苍白,眼中交织着不同情绪,有关爱,有尴尬、有担心、还有一丝委屈...... 这就是妈妈给我的人生味道,是既酸又甜的。 人生的味道就是这么丰富多彩,它给我温暖,激发我奋进。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开放性极强,可写的素材很多,想成文似不难。但若要写得有特色、有深度,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审题和选材进行灵活指导。 就审题而言,写味道,实是描述味道。味道有多【解析】 浅则可理解为气味、滋味;深则是人们的某种体验和感受;另外还有事物包含的特点或哲理。教师可以在审题环节进行“说文解字”谈“味道”:从两个字‘当中可以拆分出“口”、“首”、“走”、“目”等部件,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察觉出味道不仅要用口尝、用鼻闻,更要会用耳听,用眼赏、用心看,而且还要留心在生活实践中体悟。 至于选材,不仅要选同学们能品味的东西,而且还要选值得品味的东西。人生世间,不外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三方面的关系。教师可以依次指导。先通过具体可尝的滋味,运用联想和比喻来体悟生活。比如,通过体育课后的一杯白开水联想到同学之间的关爱,或者通过白开水最解渴而体悟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品悟自然方面,可以以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日》《月》为例,引导同学们在四季寒暑、自然现象、山川美景当中品悟道理。学生可品味温暖又热烈的阳光,品味海纳百川的包容和波涛汹涌的无情。在社会生活方面,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一次经历品悟人生哲理。有的在今昔对比中品味出成长和友谊,有的则在自己的失败或亲人的别离时,品到忏悔的味道。在尝遍人生百态之后,再用多媒体带同学们走一走,品一品江南水乡的清秀味,塞外风情的豪壮感,然后以“鸟倦飞而知还”的名句自然引入品尝故乡南京的味道。通过风景、饮食、民俗、方言的展示,引导同学们在衣食住行中品金陵风味。古韵今辉、王气衰颓、人心宽厚、多元共存等特征会在学生的表达中自然形成。从口味品到风土人情,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一定能因人而异选好材。 然而,要写完整的《味道》还需注意两点。一是在表达方面。要善于通过描写再现滋味,通过比喻和联想注重多重感官结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自己品悟的过程讲透。千万不能只谈品味到的结论,而忽略自己品味的方式和过程。二是在立意方面,如果能从抒情和议论当中生发哲理,则一定会为文章画龙点睛。有的同学在对比故乡今夕的时候,认为金陵的味道变了,自己在为现代文明自豪的同时,也为过去味道的消逝而感到丝丝遗憾,发人深省。 总之,要写好《味道》就是要会“道味”,想详细“道味”,就必须领悟“味之道”。味道的各层含义就是味之道,运用描写、比喻、通感、联想、对比等手法就能“道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完成这篇佳作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然后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分)

20131219,沈阳网友沈阳陈鸿博在微博中晒出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网友沈阳陈鸿博告诉笔者,这一幕是他途经黄河北大街国奥现代城小区附近看到的,事发时间是19日的9时,当时外面还下着雪,路面挺滑的,一位骑电动车的男子在行驶中撞倒了一位老人。

昨日,有笔者找到了这位被撞的沈阳大爷王福顺。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我也没啥大事儿。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3分)

《兰亭集序》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      ;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正确顺序:                  

 

查看答案

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点评下面这段文字。(3分)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世。

——《我有一个梦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却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2.“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3.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4.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