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放 鹤 亭 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际:接近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全:保全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描写放鹤亭周围景物的一组是( )
①彭城之山,冈岭四合 ②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③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④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⑤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鹤亭建于熙宁十年秋,云龙山人在故居遭水灾后迁居时作此亭。
B.放鹤亭得名的原因是云龙山人养了两只驯良善飞能朝出夕归的鹤。
C.文章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了作者政治失意时向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D.文章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⑵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巴黎圣母院》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B.爱斯梅拉达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穷诗人甘果瓦因为迷恋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而误入了“奇迹宫”的大厅,她因为不忍看着这个年轻人死于非命而与他结成了名义上的夫妻。
C.卡西莫多最初在副教主弗洛罗的指使下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后来却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她,既是受到了爱斯梅拉达的感化,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也表现了他善良的本性,代表了正义的力量。
D.《巴黎圣母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通过这种鲜明的对照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下列有关巴金及其小说《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东方第一位获得“但丁文学奖” 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B.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这个小说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C.觉新这个形象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长期受到的封建教育使他养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因此他不可能像觉慧一样大胆反抗。对此,作者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D.鸣凤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单纯、可爱,追求美好生活,然而丫鬟的地位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她的死既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也是为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而做出的选择。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⑤齐彭殇为妄作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③④/②⑦/⑤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⑥/④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