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表达的对象,为所给下联写一句上联。(4分)
康桥 洞庭湖 雨巷 兰亭 岳阳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橘子洲头风华青年喜看万类霜天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几类来进行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手 谈
刘 军
复城人都尊敬教书的梁先生。梁先生是独身,很瘦,说话很文,学问很深,为人也热心。
日本人复城屯兵后,梁先生便不再教书。一日,梁文启带着个日本人登门。梁文启是宪补,天天进出日军宪兵队司令部,与胞兄梁先生却形同路人。梁先生冲来人点点头,仍端坐那里,认真地把棋子摆得“啪啦”脆响。
日本人自选座位坐下,咕噜了几句,梁文启便说,大哥,对你的不合作,川崎太君很不满意。梁先生淡淡地扫了一眼梁文启,说,你转告太君,我难以胜任。
梁文启大为不悦,正要如实回禀,却见日本人身体前倾,双目发直,惊异无比地瞪着梁先生手中的棋子,连称“吆西”后,问,你的,我的,手谈的干活?
梁先生不料对方对围棋感兴趣,便说,手谈?可以,这我倒可以奉陪。两人你一手我一手落子如飞。下到一百三十几手,当梁先生犹豫片刻将一枚白棋子点在棋盘外自己一侧时,一直神情紧张的日本人变得轻松起来,面带笑意看着梁先生。梁先生面色无改,说,你赢了。
日本人很高兴,站起,将几枚棋子捏在手里翻来覆去抚摩了好一会儿,说,明天,手谈的干活?
梁先生说,好。
转天,日本人只身如约而至。手谈三盘,梁先生二胜一负。日本人目光板滞,临走,说,明天。行前,日本人又爱不释手地把玩了一会儿棋子。
最后一次,是个阴雨天。日本人严肃得判若两人,落座后,打着手势说,最后的手谈。日本人又指着手中的棋子说,我的赢你,棋子归我。语气是肯定式,而眼神却是询问式。
梁先生有种受了侮辱的感觉。这棋是祖上留下的,不啻于传家之宝。看上眼的便要据为己有,这与强盗何异?转念一想,邻国的土地都可强取,区区棋子又算得了什么?梁先生扫了一眼仍在固执地等待回答的日本人,想了想,说,可以。不过我赢了你,什么归我呢?
日本人略一怔,僵住了。梁先生打量了一番对方,眉头紧蹙片刻,说道:军刀!
梁先生清楚地看到,日本人两眼大瞪,伸手握住刀把唰地抽出刀来。一瞬间,梁先生有点后悔,但很快平静如常。
日本人在细细验过军刀之后,说,好的。
接下来是场长达五个小时杀得昏天黑地的恶战。
梁先生早已腹中空空,屡屡觉得颅重似锤,魂己飞逝,只躯壳在苦苦支撑。几着不慎,累及全局,优势全落对方。
幻觉中,日本人正得意地将棋子一枚枚捡进方盒,捧起,走出屋门。梁先生痛彻肺腑地喝一声:留下棋子!一惊,却看到日本 人脸色灰暗眼睛发红,正坐在对面专心盯着盘面。
梁先生狠掐大腿。不及终盘,何以言输?也许围棋的微妙就在于此。弈至一百五十四手,当梁先生将一枚洁净如玉的白棋子轻轻摁下时,日本人中盘一条大龙顿成僵虫。
屋子暗子。人笼在黑暗里,没一丝活气。梁先生轻手蹑脚点上油灯。忽闪忽闪的灯光将日本人摇活。日本人飘飘忽忽地站起,没打招呼,鬼魂般荡至屋外。三天后,一名叫川崎的日本军官不知缘何死天寓所。
夜深,梁先生取出棋子,一枚枚细细观看,觉得里面似有许多奥秘难以言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梁先生胞弟梁文启无廉耻之心,投靠敌人,为虎作伥,这正是梁先生和他形同路人的根本原因。
B.梁先生不卑不亢沉稳应对侵略者,对弈时虽一度身处逆境,但最终反败为胜,给了日本人狠狠一击。
C.梁先生反败为胜这一情节中巧妙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要借助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主要人物栩栩如生。
E.这篇小说是关于抗战时期文化人 对侵略者的故事。小说具有现实意义,文笔诗意而又细腻。
2.请用简明的短语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脉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川崎太君喜欢跟梁先生手谈,其实他觊觎的是梁先生的围棋,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深,梁先生取出棋子,一枚枚细细观看,觉得里面似有许多奥秘难以言喻。”请结合作品内容以及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围棋奥秘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呦呦鹿呜,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8)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生于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咸游十年(1274)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
1.这首词的概括本领极其高明,试简要分析。(4分)
2.温庭筠有一首《更漏子词》,下半首也写听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两者都写“听雨”,在意旨的表达上有何不同?(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⑦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析】
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向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吃惊的样子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方山子隐逸生活的一组是( )(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③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俯而不答,仰而笑 ⑥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杀,未能射中。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5.请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