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
B.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景。
C.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浊的路。
D.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熨帖(yùn)瞥见(piē) 迫击炮(pǎi)潺潺而行(chán)
B.饕餮(tāo)隽永 (jùn) 峭楞楞(lèng)哄堂大笑(hōng)
C.昵称(nì)憎恶 (zēng) 梵婀玲(fàn)量体裁衣(liàng)
D.绷着脸(běng)不更事(gēng) 狙击(zū)杳无音讯(yǎo)
这是著名绘本作家慕容引刀的一幅漫画,请仔细品读,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并以“推开门,往事蝴蝶般,扑面而来,我在美好的心酸里,手忙脚乱。(刀刀)”为题记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来表达你从漫画中读出的感悟。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或抄袭。

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每句1分,有错即不得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
3.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断句(3分)(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刘向《说苑》)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后面题目。 (共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D.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则群聚而笑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述,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D.《师说》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责备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