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捕捞(bǔ) 祈求(qí) 壁龛(kān...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捞()      求()        壁kān)     心劳日zhuō)     

B.吹)      面jiá)       (chuāng)    不齐( yòu ) 

C.颓)      好()        角(xiá)     气喘咻xiū

D.棕)      哀dào)       紧(bēnɡ)    呱而泣  (ɡuā)

 

A 【解析】 试题分析:B 莠(yǒu),C岬(jiǎ),D呱(gū)。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考核的主要是形声字的误读和多音字。其中“莠”“岬”为形声字的误读,“呱”为多音字,形声字加强记忆,“呱呱”在“呱呱坠地”中读gū,其余读ɡuā。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当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股热力、一份希望。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窎远注、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2011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窎远:(距离)遥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B.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D.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

E.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3.阅读第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6)

4.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8)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的昂贵的腿

[海因里希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呣。我也回了声:呣。

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一件美差。您可以坐着干。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么样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您只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亲爱的朋友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您可以活到七十岁。请您算一算,每月七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您算一下,不计利息就要多少钱。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一个。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还得说一下,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可以干活。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正当我要溜的时候,我的腿出了问题。我只得躺在那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吧。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真是件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一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钱。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活到八十岁。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B.小说中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的报酬。

C.小说中详细地描述自己伤腿的经过,其用意是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D.小说描写了以为代表的一批人为了国家人民而牺牲却得不到真正的优待, 那些贪生怕死的腐败官员享受着用腿换来的生命与金钱,批判了社会的腐朽黑暗,讽刺官员的肮脏。

E.这篇小说,伯尔用平静的语言揭示了德国社会的病态。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展开。

2.小说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有人认为小说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的差事而展开的,应以差事为题,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毎空1分)

1.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2.                  ,形影相吊。(《陈情表》)

3.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5.庭有枇杷树,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6.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中前两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又是怎样描绘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涴():玷污。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者至                适:恰好,正巧;

B.若复失养,吾不汝矣    贷:借给

C.真宗时宴大臣。        数:屡次,多次

D.奎为俭约              务:致力,专力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应赔偿的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借钱给那个人,使母子和好如初;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而且还没有惊扰客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5分)                                                                       

2)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