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午,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不...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午,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郑州一直干燥的空气湿润了一些。

B.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

 

B 【解析】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A项,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句中用来指秋雨,对象错配;B项,不足为训:不能当做点饭和法则。符合语境。C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似是而非。D项,目无全牛:形容技术熟练,此处属语义内涵不明中的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xìnɡ)  刀)   浸)  长歌哭(dānɡ

B.百ɡě)    火)   桀ào)  浪飞舟(è

C.颓)    堂(nònɡ) 解pōu) 叱风云(zhà

D.漫shù)   血(dié)  杂(cáo) 忸不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以往的辛劳。

B、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C老黄牛有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D、用兽医屠夫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这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E、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一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一种结局——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记否,                     。 (《沁园春 长沙》)

2.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3.君子病无能焉,                 。  (《论语》)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纪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2.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道:通,引导。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造:到……

B行为道却:退

C.不知吾形已不逮:达到,及

D.愿足下急太子过:超过

2.下列各组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3分)

A太子丹患之欲自杀以激荆轲

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遂自刭而死

C太子避席而请曰偻行见荆轲

D太子送之至门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完成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