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B.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C.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D.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B.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C.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B.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C.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
以“震撼我心灵的那句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下面的句子的句式,仿写两个句子。(4分)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
热情是 ;
热情是 ;
热情是长鸣的汽笛,能鼓舞人奋勇向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珍 惜 愤 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中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了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反应。
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健康,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似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沉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枯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愤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美。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法,先写愤怒的对人不利,后写人应当珍惜愤怒。
B.“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一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
C.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愤怒才能使生命充满
活力。
D.文中写“喜”、写“愁”、写“快乐”、写“孤独忧郁”的目的是为了反衬愤怒的“真实”,“赤裸而
新鲜”。
E.结尾段“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一句是作者向人们发出呼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当珍惜和保持愤怒的权利。
2.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6分)
(1) (2) (3)
3.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4.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4分)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
香般的惆怅。
3.又前而为歌曰“ ,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