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 , 。指点江山,激扬...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2.在雨的哀曲里,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

香般的惆怅。

3.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二者不可的兼,舍生取义着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遒”“萧萧”“兼”“易水”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该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下面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至少写出两个)(4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相同,两个不同

B.两个不同,两个不同

C.两个相同,两个相同

D.两个不同,两个相同

3.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

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无能为也已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忍                  

D.秦王必说见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无礼于晋                 B.吾还也

C.共乏困                     D.尽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