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该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下面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至少写出两个)(4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2.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解析】 1. 试题分析: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 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 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 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作者以短短几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相同,两个不同

B.两个不同,两个不同

C.两个相同,两个相同

D.两个不同,两个相同

3.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

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无能为也已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忍                  

D.秦王必说见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无礼于晋                 B.吾还也

C.共乏困                     D.尽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