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文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60字以内)(...

下文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60字以内)7分)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的夸耀:看我多么富有

 

 

结尾:秋天过去了,场上的谷粒被收进了粮仓,什么也没有了,麻雀无可奈何的飞走了。(2分) 寓意:毫无资本的夸耀最终会使自己一无所获。或:脚踏实地的劳作胜似空洞的夸耀。(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开放性扩展有两层含意,一是设题面广,设题点多,融合了“简明、连贯、得体”及仿写、变换句式、修辞等多个考点;二是不设答案,只提供“原则性评分建议”,打开学生的思维,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本题考查了扩展语句中的“拓展话题型”,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形式是给定一个话题形式,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该题由“秋天来了”,可以推测到“秋天过去了”,两者情景相对应。此寓言讽刺了麻雀不脚踏实地做事,只是一味不劳而获的行为。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 《雨巷》

3.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黄鹤楼》(崔颢)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杜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归梦:梦归故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 sǎng

1.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可久也。             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B孺子其图之!               孺子:儿童、小孩。

C.或敢有他志,以君义。     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致命:传达意见。

2.选出字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 孺子其辞焉!          B. 孺子其图之!

C.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D. 吾其还也。

3.将以下几句话分为四组,最能表现子犯深谋远虑的一项是(    

孺子其辞焉 !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    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4.下列译句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仁夫,公子重耳!

A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仁慈啊,公子重耳!

B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C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仁慈啊,公子重耳!

D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5.下列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乱之际回国夺权的建议。

C.穆公即秦穆公,乃春秋五霸之一,他高度评价了重耳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认为是义举,重耳是仁爱之人。

D.子显就是上文的,也是文中的,他是秦穆公的儿子,他非常重视重耳的哭而起,起而不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     B子犯请击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邻之厚,君之薄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