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①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②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①归梦:梦归故乡。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 sǎng
1.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丧亦不可久也。 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B.孺子其图之! 孺子:儿童、小孩。
C.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致命:传达意见。
2.选出“其”字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 孺子其辞焉! B. 孺子其图之!
C.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D. 吾其还也。
3.将以下几句话分为四组,最能表现子犯深谋远虑的一项是( )
①孺子其辞焉 ! ②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 ③父死之谓何?
④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⑤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4.下列译句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①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②仁夫,公子重耳!
A.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B.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C.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D.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5.下列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乱之际回国夺权的建议。
C.穆公即秦穆公,乃“春秋五霸”之一,他高度评价了重耳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认为是“义举”,重耳是仁爱之人。
D.子显就是上文的“显”,也是文中的“客”,他是秦穆公的儿子,他非常重视重耳的“哭而起,起而不私”。
下列各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唯君图之 B.子犯请击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邻之厚,君之薄也
下列各项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B.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状语后置) D.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下列各项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过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