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2.仰观宇宙之大,              ……               ,齐彭殇为妄作。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长太息以掩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仰察品类之盛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太息”“虚诞”“蜉蝣”“须臾”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世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门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遨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          及其所既倦

C徙居华阴,欲求之                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是怎样的呢?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道德高于知识,但是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道德。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模范典型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农人于道德为最高知识愈进,……则离道德也愈远。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道德高于知识,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1.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

是知行合一。

B.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道德高

于知识的观点。

C.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D.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孔子虽然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但由于他所讲的道德脱离不了经验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

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C.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D.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

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

树起道德的原则。

B.道德与实用是不能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

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仗义负心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

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

识是知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我的命运在哪里?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看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左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对其中画线的部分进行修改。

沿江两岸,苍翠的林木,山花吐香,危崖耸峙,满布奇石,泉流瀑飞,清风送爽,雄奇险绝中

透出清丽妩媚。

1.画线部分的语序应调整为(只填序号)____________(2)

2.其中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分别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