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我的命运在哪里?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看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左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例文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人会问:“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会毅然决然的回答他:“是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定胜天。”命运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的手中。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至于老是因为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痛苦不堪。快乐是需要理由的,不快乐也是需要理由的。什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理由,也有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关键是,你是否主动去寻找那些快乐的理由。 即使有一天你不得不背负巨大的苦难,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伤心,命运会赐予它一个最好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让我们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稳健的步伐大步朝前走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雨果曾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让我们在命运的磨练之中,学会勇于面对。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失败并不可耻,在跌倒时,我们应该站起来,接着去迎接其他挑战。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古今中外挑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服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她可能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他们接受命运,但不卑怯。他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因此都取得了成功。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们要重拾信心,点燃希望的火把,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带着种种收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写作提示:①审题: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句揭示了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是指身处逆境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握住你的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意思,命题的意图是写在身处逆境时应怎样对待命运。②展开联想:“命运”这个话题很宽泛,由此可以联想到许多人和事,甚至可以联想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如动物园里的鸟兽的命运就不一样,养在鱼缸里的鱼和海洋里的鱼的命运就不一样。要使作文写出新意,首先要在联想上下一番功夫。③选定文体:写议论文,可以阐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一观点;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写散文,可以抒写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引发的感慨,或采用片段组合的形式,谈自己对“命运”这个话题的理解。选用文体时,要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对其中画线的部分进行修改。

沿江两岸,苍翠的林木,山花吐香,危崖耸峙,满布奇石,泉流瀑飞,清风送爽,雄奇险绝中

透出清丽妩媚。

1.画线部分的语序应调整为(只填序号)____________(2)

2.其中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分别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3分)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安 然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黯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能如此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大多数人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认识了他——教学楼的墙壁上总是悬挂着中外科学巨匠们的画像用以激励学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

在这个国家,对钱学森的尊重,几乎就象征着对知识、对科学的崇尚。

导弹、卫星、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学,钱学森的专业领域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民生,但是,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能够被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国者、一名军人;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一个从美国人的软禁中挣脱出来返回祖国的科学英才,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这个故事契合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家国情怀和现实中的政治热情的时候,一个科学英雄就矗立起来了,早已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的国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而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他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钱学森对于中医的论述显然没有他卫星上天的成就那般令世人信服,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和他的追随者不断解读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

1958年,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后来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他的倡议下,1993227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有删改)

1.文章的第二段具有怎样的作用? (4)

2.本文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哪些丰厚的遗产?请分条陈述。(7)

3.钱学森是科学家、导弹之父,本文不但介绍了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还重点介

绍了他在其他领域的突出贡献。这样写是否会导致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请谈谈你的看法。(4)

4.本文为人物评传性文章,文中处处充盈着作者对传主的崇敬赞美之情。文中说:在中国,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结合原文,探究他诠释了怎样的科学家的内涵。(8)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2.你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4)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名句。

1.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              。( 《荆

轲刺秦王》 )

2.惨象,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选择12分,翻译8分,共20分)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里中:同乡。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足下     下:归附

C.郦生曰:言之。”             弟:小弟

D.不宜见长者                     倨:傲慢无礼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沛公言报项王

B郦生深自藏匿

凡三往,

C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留侯张良

D延郦生上坐,

哙拜,起,立而饮之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的一组是 (  )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郦生乃深自藏匿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

倨见长者 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

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

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

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

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8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5分)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