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请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700字。

 

孤独的滋味 孤独是一杯清香而又浓郁的茶,浅尝则能体味它的沁人心脾,喝多了只能感受它的苦楚。——题记 自小便不是一个甘受孤独的人,却总爱以旁观者的身份躲在一旁,冷眼看待这个精诚团结而又尔虞我诈的社会,在此时的我的眼中,一切的风风雨雨,点闪雷鸣,不过是戏台上的一幕幕,此时的我,在享受着孤独。 然则我没有桃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平淡,我害怕孤独,我害怕成为荒岛上的鲁滨孙。孤独,此时如同无形的黑网,束缚我的心智,我的思绪,最后,可将我打入无尽的深渊。 孤独是什么滋味? 孤独是酸的,当孔子一次次感叹圣人不出,世之伦理礼仪尽失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冷寂的;当陆游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绝笔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黑暗的,当辛弃疾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沉寂的。当三闾大夫拨发行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是孤独的,他的人是悲愤的。 孤独是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渊明的乐趣不是为外人道也。“雁雀安知鸿鸽之志哉”的陈胜的志气高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的热血沸腾。“以笔为刀枪,刺向黑暗的心脏”的鲁迅志气风发。 孤独是酸的,他却使人耳清目明,“不获世之滋垢”,出淤泥而不染,唱响那人间正气。 孤独是甜的,他却令人不为世人所解,“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代的英雄泪满巾“含恨而逝*” 我更愿说孤独的滋味如同那酒的芬芳。 浅尝辄止。能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吸收那些陇之劲气,倚剑独立,傲视那“八千里路云和月”。 烂醉如泥,则只如那阮籍,自欺欺人,只能令人辨不清东西南北,在自己设的八阵囹中来来往往,却无法突破。 呵,孤独!你可以让人闲神定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察觉姜菩众生喧闹声中掩藏住的蛛丝马迹,却也能令贾谊、屈平之辈受尽煎熬,郁郁而终。 孤独的滋味,是甜?是苦?只有领略的人个中知其味。 【解析】 试题分析: 一、深挖滋味的内涵。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棉花糖的滋味》,作者不仅写出了棉花糖本身的甜甜的滋味,更难得的是棉花糖的滋味还寄托了对阿姨的怀恋和时刻提醒我我也要像阿姨那样,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二、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在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二是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引申义,学会从“深”处或“高”处补题。《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六、语言表达题(15分)

中秋赏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今年中秋月最圆,赏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呢?请以月光为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要有细节描写和比喻的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荷 叶 伞

李广田

我从一座边远的古城,旅行到一座摩天的峰顶,摩天的峰顶住着我所系念的一个人。

路途是遥远的,又隔着重重山水,我一步一步跋涉而来,我又将一步一步跋涉而归,因为我不曾找到我所系念的人。——因为,那个人也许在更遥远的地方,也许在更高的峰顶,我怀着满怀空虚,行将离开这个圣地。但当我以至诚的心为那人祷告时,我已经得到了那人恩惠,我的耳边又仿佛为柔风送来那人的言语:

给你这个——一把伞。你应当满足,因为这个可以使你平安,可以为你蔽雨。于是,我手中就有一把伞了,而我的满足却使我洒下眼泪。

我细看我的伞,乃是一把荷叶伞,其大如荷时,其色如荷叶,而且有败荷的香气。心想:方当秋后,众卉俱摧,惟有荷叶,还在水面停留,如今我打了我的荷叶伞,我正如作了一枝荷叶的柄,虽然觉得喜欢,却又实在是荒凉之至。我向着归路前进,我听到伞上的雨声。

天原是晴朗的。正如我首途前来时的心情,明白而澄清,是为了我的伞而来的雨吗?还是因为预卜必雨而才给我以伞呢?这时天地黑暗,云雾迷蒙,不见山川草木,但闻伞上雨声。共初我还非常担心,我衣,我履,万一拖泥带水,将如何行得几千里路。但当我又一转念时,我乃寂寞地一笑了:哪有作为一枝荷叶梗而担心风雨的呢,白莲藕生长泥里,我的鞋子还怕什么露水。何况我的荷叶伞乃是神仙的赠品。

雨越下越大,而我却越感觉不安。因为我这时才发现出我的伞的妙用: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当时雨急,我的伞也就渐渐开展着,于是我乃重致我的谢意。

忽然,我觉得我的周围有变化了,路上已不止我一个行人,我仿佛看见许多人在昏暗中冒雨前进。雨下得很急,他们均如孩子们在急流中放出的芦叶船叶儿,风吹雨打,颠翻漂没。我始觉得不安了。我恨我的伞不能更大,大得像天幕;我希望我的伞能分做许多伞,如风埂中花叶满江湖,我的念头使我无力,我的荷叶已不知于几时摧折了。

我醒来,这窗外的风雨正急。                             (选自李广田散文《雀蓑记》)

1.、本文所描的主要对象是荷叶伞,你能解读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吗?(5分)

2.、你是如何理解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这句话含义的?(6分)

3.获赠荷叶伞后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6分)

4.、以下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通观全文,《荷叶伞》描写的应该是一个梦境,但却是以逼真的口气来加以叙述的。

B我醒来,窗外的风雨正急一语双关:风雨正急,我前行的脚步正急。

C.本文第8段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写荷叶摧折,所表达的是另一层面的无奈:个人能力有限,难以拯救众生。

E.全文托物抒情,荷叶伞,既能遮挡风雨,又可使人迎接雨后睛空。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4题)(每空1分,共8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       ,丁香般的惆怅。(《雨巷》)

3.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幸存者

高凯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1.这首诗第一句用描写暴风雨,有什么作用?(4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召故所知豪吏,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蕲():秦置蕲县,汉属沛郡。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B毋妄言,                    族:灭族

C梁以此籍                      奇:感到……不一般

D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谕:明白、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B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小大之狱,不能察,必以情

C召故所知豪吏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能办,此不任用公        令辱之,激怒其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将。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4)

2)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4)

3)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此不任用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