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郎朗:一瓶不断被勾兑的原浆酒 周 舒 ①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郎朗:一瓶不断被勾兑的原浆酒

周 舒

郎朗9岁,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父子俩登上去北京的列车。老妈一个人坚守沈阳,为他们提供配给。他们生活艰辛,全家有时要举债度日。

培养一个天才的代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回忆在北京求学的日子,郎朗印象最深的是孤独,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顶着北京七月的烈日寻找钢琴老师的家,他的沈阳话受到同学的嘲讽。在天才泛滥的北京城,他过去的成绩已经无法打动老师。有位女老师甚至很讨厌郎爸把儿子称为天才,不客气地对他说:我看不出您的儿子是个天才。郎朗用尽一切努力,也无法讨得这位女老师欢心,最终被逐出师门。

14岁,郎朗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踏上了独自求学的道路。他从来不上文化课,只是躲在琴房里埋头练琴。与其说他热爱弹琴,不如说是超越观念在作怪,他的脑海里有一长串名单,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去超越。成年后,他接受各种采访,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

17岁,郎朗签约经纪公司。他每天打电话给经纪人,询问是否有演出。经纪人告诉他,他已经成功地成为大师的替补,假如有大师因故无法参加演出,他就有机会顶上。命运注定会向他展露笑脸。1999年,芝加哥的维尼亚音乐节上,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身体不适,由郎朗顶替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非常成功,他一举成名,有报纸记者甚至写出了如果郎朗是一支股票,我借钱也要买的文字。

一度,他被描述成音乐厅里的刘翔、钢琴界的李小龙。顶着第一位征服西方观众的中国钢琴家的名头漂洋过海地杀回国内,郎朗收获了国人无尽的鲜花和掌声,赞美与追捧,风光无限;而他也的确不负众望地时常秀出自己的爱国情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都太老实,在外国人面前就要酷,就要为中国人争气!”当在德国演出受到质疑时,他如是说。当他在白宫演奏了《我的祖国》后,在博客里写道:我又独自演奏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当本不分国界的艺术落入凡间,被戴上爱国的噱头,钢琴师便已经失去了成为艺术家的心胸。

郎朗成名后,他的母亲作为最贴心、最尽职的助手,与他一起飞越全球。只要有可能,父亲还会陪他一起接受采访。无论是2006年风传的刘亦菲主动示好郎朗,还是2012年郎朗与巩新亮的绯闻,郎爸郎妈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为儿子辟谣,作解释,澄清事实。郎朗已经30岁了,好像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显然,郎朗在某个层面是成功的。尽管尤勇大叔说,看到他闭上眼睛,就起鸡皮疙瘩,那不是因为沉浸于音乐之中,而是作秀;尽管另一位国外钢琴大师也说郎朗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表演杂技。无论是作秀还是演杂技,都是观者心态问题,郎朗手上的活儿绝对不差。只是,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生是多面的,郎朗的人生似乎绝对称不上楷模更不应该被效仿。他的人生是单色的,挖掉那个黑白键盘组成的世界后,几乎一无所有。

郎朗在接受采访时,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率。他直言自己无法像有些钢琴大师那样保持神秘。没人看到我,那怎么行?”如果真要选择在家里弹琴,他希望是有很多摄像头对准我,通过互联网,我的演奏就能被全世界听见、看到,我还能收到出场费……”

去年,郎朗参加了120场演出,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艺术像酒,沉淀发酵后才会醇香。而郎朗像一瓶茅台原浆,不断地被勾兑,勾兑出越来越多的名酒,而每一瓶酒的香气越来越淡。当酒的品质开始对不起它的盛名时,负面评价如期而至。

他的成长经历被无数琴童以及琴童的家长视为金科玉律。可以想见,世界上不会再多出一个郎朗,而会出现无数个单色人生的父母与孩童,在没有风景的成功学小路上踽踽独行,成为精神色盲。

(选自《非常关注》2012年第8期,有删改)

1.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从文中找出过度保护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2.文中说他的人生是单色的,挖掉那个黑白键盘组成的世界后,几乎一无所有,如何理解这句话?(5分)

3.从郎朗的身上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题目郎朗:一瓶不断被勾兑的原浆酒的妙处。(5分)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 郎朗的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求学之时,父母倾其所有,举全家之力培养之。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郎妈拼命赚钱供其求学。 ②成名之后,父母依然陪他全球巡演,依然陪他接受记者采访。从生活上给予贴心的照顾,在思想上作他坚强的后盾,不让他有半点分心,专念于琴技琴艺。 ③已到而立之年的郎朗,外界有些传言和绯闻,父母立马出来为他说话;父母还没有意识到郎朗成家的问题,希望他在钢琴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 2.(1)求学的道路上异常“孤独”,和同学交流比较少。 (2)“他从来不上文化课,只是躲在琴房里埋头练琴。”为了钢琴,他放弃了很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原本应该属于他那个年龄阶段的东西,最终也导致他与称职的高尚的艺术家相去甚远。 (3)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也让他没有什么机会独自面对钢琴以外的东西。 (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第三点给5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启示:(1)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执着一念的坚守,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郎朗并非禀赋特好的天才,北京的一位女教师甚至让郎爸不要再称儿子是“天才”,还将他逐出师门。郎朗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到美国后,更是埋首琴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郎朗没有今天。(2)郎朗虽然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来不上文化课”而造成的艺术视野的逼仄,以“爱国为噱头”无晓艺术无国界的艺术心胸的狭窄,以及成名后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在家弹琴还要转播、收出场费的名利思想,都与一个称职的高尚的艺术家相去甚远。 4.文章题目把朗朗比喻成一瓶原装酒,用原装酒不断被勾兑后酒味会越来越淡这一生活中的事实,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郎朗出名后演技的滑落和艺德的缺失,并点明中心,概括了主题:①有时一年要演出120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没有进行系统的钢琴训练,这样,钢琴演奏水平就会停滞,甚至下降。②郎朗常常被名利所惑,心性浮躁,功利心太强,在演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后,忘了艺术家应有的艺德修养,就像酒的品质对不起它的盛名。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语句作用题,这句话侧重结构作用。第二问的 “过度保护”要从父母对郎朗的学习、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来考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重要语句题,此类题目可以运用同义互解的方法,在其出处的前后文筛选出答案点,然后整理得出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答案要联系全文,能够言之成理,有理有据。从正反两方面谈启示,取其长,弃其短。4分。正反启示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联系实际探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可结合他人的实际,从肯定或否定方面谈均可,只要有道理即成。2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题目妙在比喻修辞的运用,比喻和点明中心、概括主题1分,演技的滑落①和艺德的缺失②各2分,共5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短歌行》曹操)

3)此地有崇山峻岭,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王羲之)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苏轼)

5)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8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4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一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准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一知款曲,讯问周至,称神明。

太和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正始)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八年,诸羌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策维必来攻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进讨叛羌,降服者万余落。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释】防风:即防风氏,大禹时期人物,协助大禹治水。唐、虞之世:尧、舜时代。唐,尧之国号,虞,舜之国号。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           除:任命,授予官位。

B.讯问周至,称神明。                 咸:都,全。

C.诸将皆欲攻西围                谓:以为,认为。

D.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     度:度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一知款曲    孰能讥之乎?

B昔禹会诸侯涂山    嗟鸠兮。

C半济后击    侣鱼虾友麋鹿。

D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其求思之深而不在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渊死后,为了稳定军心,郭淮临时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将,事后曹操正式授给郭淮主将符节。

B.文帝即位时,郭淮奉命前去祝贺,因路上留迟受到文帝严厉的责备,郭淮巧妙应对,得到太祖曹操的赏识。

C.太和五年,蜀国出兵卤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郭淮强迫羌人和胡人家家拿出粮食,避免了从关中运粮的麻烦。

D.羌人叛乱之时,夏侯霸率领大军驻扎在为翅,郭淮估计姜维必来攻打,果然不出所料,不过由于郭淮率兵适时到达,姜维退兵而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分)

3)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片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可以接近了。

                           (选自《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有删改)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风靡荧屏,成为广大观众的最爱。

B抗日神剧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C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兼顾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担起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可取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完全可以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的前辈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可以适当植入一些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  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D.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误入圣迹区将被处以死刑时,爱斯美拉达挺身而出,答应与甘果瓦做四年名义夫妻,救了甘果瓦的命。(《巴黎圣母院》)

B.《家》中,觉新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C.大卫·科波菲尔的娃娃妻朵拉是位娇生惯养的小姐,过不了苦日子,在她病逝后,大卫在海外闯荡数年归来后发现:和他一起长大的阿格妮丝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大卫·科波菲尔》)

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记载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