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10月2日晚,安徽一婚宴上,丈母娘在女婿改...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102晚,安徽一婚宴上,丈母娘在女婿改口后给了对方一个价值400万元的惊喜:一辆宾利汽车。酒过三巡后,目睹此情景的亲友团一男子发起酒疯,直指父母怒吼:没有一百万!你们生我出来干吗!不是害我吗!男子的父亲一声不吭坐在座位上,母亲则一直默默流泪……(金陵晚报)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积极向上,不少于700字。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人会问:“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会毅然决然的回答他:“是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定胜天。”命运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的手中。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至于老是因为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痛苦不堪。快乐是需要理由的,不快乐也是需要理由的。什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理由,也有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关键是,你是否主动去寻找那些快乐的理由。 即使有一天你不得不背负巨大的苦难,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伤心,命运会赐予它一个最好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让我们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稳健的步伐大步朝前走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雨果曾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让我们在命运的磨练之中,学会勇于面对。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失败并不可耻,在跌倒时,我们应该站起来,接着去迎接其他挑战。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古今中外挑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服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她可能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他们接受命运,但不卑怯。他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因此都取得了成功。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们要重拾信心,点燃希望的火把,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带着种种收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找准自己的定位; 2.自己的人生、前途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3.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要心浮气躁,随波逐流; 4.百善孝为先,每个父母的能力各有大小,只要各自尽力就可以了,不难横向去比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鸿门宴》中有帐中饮酒这一情节,当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况非常危急,这时樊哙闯入,面对项羽一番慷慨陈词: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请以第一人称写出一段刻画项羽从樊哙入帐到听完他那番话后的心理变化的文字,要求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为什么人人都爱林书豪

1)当ESPN打出“chink in the armor”(穿上盔甲的中国佬)的标题时,全美哗然了。亚洲人、西班牙人、黑人甚至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站了出来,他们将视频上传至Youtube,告诉ESPN你们的说法是多么的愚蠢。一个白皮肤、典型的西方少年在一段视频上说,你们这么形容林书豪,简直就是可笑的偏见在作祟。我们这个时代,人人平等,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偏见?”林书豪在事发第二天回应:我相信他们不是有意中伤,也不会有什么目的,既然他们已经道歉,我也不会再计较。

2)翻看林书豪的篮球经历就会了解,偏见对于他,是多么见惯不怪的事情。尽管他拿到北加州地区高中联赛的冠军和最有价值球员,却换不来一纸UCLA或者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3)即使到了哈佛大学,他所受到的偏见依然没有减少。篮球世界依然是黑人和白人的天下。黄种人会打篮球?这几乎是林书豪每天都会听到的讥讽和嘲笑,不仅是球迷,连教练都会说——别让那个东方小子得逞。即使听到这些鄙视的话,林书豪也从不在语言上回击。起初很生气,回家后不想说话。后来我知道,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是真正的回击。

4)进入NBA,林书豪在选秀时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尴尬,虽然后来加盟勇士、火箭、尼克斯,头一个月他照样被冷落在板凳席的最末端,直到爆发的那天。

5)林书豪的确震惊了世界,他在用行动回击人们那种黄种人不会打篮球的论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林书豪说:一直以来,人们都有固有印象,我想做的就是,越打越好去回应这些不对的想法,希望有朝一日,不会再有这样的偏见;希望有朝一日,有更多的亚洲人,或者在美国出生的亚洲人能够打NBA

6)这样一段话,让人们突然想起了另一个人——李小龙。人们甚至开始谈论,为什么林书豪让人想起李小龙。

7)两人都出生在美国,但生活时代不同,性格区别很大,成长经历也并不相似,可人们似乎总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共同点和同样值得尊敬的地方。

8)当李小龙用腿将东亚病夫四字招牌踢断,用出神入化的拳脚捍卫正义时,美国人震惊了。曾经采访过李小龙的老记者皮尔曾经留下这样一段录音,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不用任何动作招式,你就会了解一个中国人的志气和理想。从那之后,李小龙用更加勤奋的努力和博大的智慧,影响了整个美国和西方。时至今日,无论身在海外的东方人还是本土的西方人,仍然将李小龙视为功夫宗师,美国最大的搏击比赛UFC甚至将他奉为这一赛事的真正创始人。科比·布莱恩特曾经学习过截拳道,还专门参与李小龙纪录片的拍摄。在《我是李小龙》中,科比用意大利语和英语对着镜头诉说对李小龙的敬意:他是我终身的偶像。

9)林书豪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不会遭遇太多的不公和歧视。越来越多的东方人在这里取得了成功。社会更加公平和开放,原本高高在上的白种人,也已经开始学习尊重和理解。但篮球领域却是另一回事。一个并不强壮的亚洲小个子对抗只有黑人或者白人的固有世界时,所遭遇的传统理念上的挑战绝对不比身体的挑衅来得少。但林书豪告诉外界,你越说我不行,我就越要证明给你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叫他“linsanity”(Linsanity最早是《华盛顿邮报》给最近神奇的林书豪取的外号,现在已经成为林书豪个人的代名词。)

10)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谈论林书豪的个人意义时,会想到影响了很多代人的华人领袖李小龙。林书豪用自己的拳脚功夫证明西方人在篮球领域的偏见是多么愚蠢;他的冷静、谦虚和智慧,也让人们想到了总是能说出深奥哲理的那个华人偶像。他们都让西方人顶礼膜拜,也让东方人扬眉吐气。李小龙曾经说:人应该活得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和接受一切,也要像水一样,拥有极大的能量,去冲击那些固有的障碍。林书豪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

11)一位华裔作家曾经写道:林书豪已经找到了展现自己的模式:一种强大到可以改变偏见的力量;一种可以将人的正反两面完全揭示的力量;一种可以让梦想如此真实的力量。成就是惟一的尽头。他在无情地冲击篮筐、华丽地完成进攻的过程中找到了这股力量。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阐述。(5分)

2.林书豪在被外界认可之前,遭遇了很多歧视和偏见,请列举出来。(6分)

3.新闻中,作者对写李小龙着墨甚多,这是否喧宾夺主?请阐述你的看法。(6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写林书豪在篮球上成绩的辉煌,目的在于突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偏见。

B.林书豪在哈佛大学依然受到人们的偏见对待,原因是他是一个黄种人,而美国人认为黄种人是不可能打好篮球的。

C.第段划线部分作者引用林书豪的原话,表现出林书豪希望通过证明自己来打消别人对亚洲人的偏见的人生追求。

D.人们能从林书豪和李小龙身上找到共同点和同样值得尊敬的地方是因为他们都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领袖。

E.作为一篇新闻稿,全文叙议结合,穿插林书豪的成长经历与个人言论,解释了标题为什么人人爱林书豪的原因。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2.               ,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别康桥》)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 (《记念刘和珍君》)

4.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5.工欲善其事,               。(《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歌,回答后面问题。(8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在内容表达上最突出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无使得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署:委任。脱粟:糙米饭。趣():通,赶快,赶紧。墨:贪污,不廉洁。黝:黑。飚发凌厉:气势猛然。衔:仇恨。纠擿(zhí):举发纠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执之,无使得(遁:逃跑) 

B.素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疾:憎恶,痛恨)

C.瑞遂病归(谢:道歉)         

D.执政沮之(阴:暗中,秘密)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趣执                    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B.闻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吾还也,亦去之

C.僮仆亦奔散无留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D.豪有力者至窜他郡避             可解燕国之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节省。他这样做是为免遭士大夫的怨恨。

B.海瑞在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于是就为妻子买了一口棺材,并与之诀别。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这才同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3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