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人贵有志”或“学贵有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类最可贵的是有志向,学习上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不仅是因为他天资聪明,更重要的是铁杵磨针的故事启发了他。 于是,他走上了学习的万里征程,终于成为才华出众的诗人。由此可见,求知并不困难,只要有恒心,勤耕耘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世界上不是许多具有这种精神的学者吗?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久精神和坚韧性。他认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他曾经说“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住时间就等于延长寿命。”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然而有些人,他们不懂得“学贵有恒”的道理。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还有些人,他们的理想十分远大,但由于没有恒心 而未能实现。法国作家乔冶桑的小说《贺拉斯》中生动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说了不少豪言壮语,甚至在梦中追求丰功伟绩。可一旦动手实行,就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上则是一曝十寒,最后落得年华虚度,成为人们的笑柄。事实证明,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过程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就象两军阵前的交锋,不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科学的知识就象是光辉灿烂,琳琅满目的大宝库,它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吸其养料。无数事实证明:做学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刻苦有恒的学习,才能吸取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艺术上取得成就。不难理解,如果达芬奇不从画蛋入手,苦练基本功日复一日,久而不怠,会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吗? 以前我对“学贵有恒”并没有体会,在学习的征程中我曾经当过败兵,做过俘虏.就拿学习外语来说吧。我想学外语,学好了它将来能成为沟通中外关系的使者。初学时,我的心就象是欲凌空高飞的大雁,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就总是忽冷忽热结果一无所得。失败教训了我开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学习,不向困难低头。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我外语成绩不断上升,从而对“学贵有恒”的道理体会得更加深刻。我深深认识到:“成就的航船只能航行于汗水的海洋,成功者的最大奥秘在于持之以恒地走完”从说完到做完这段距离。 光辉的目标伟大的胜利是从自己的脚下升起的。一个人在事业上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怎能有“金石可镂”的壮举呢? 【解析】 试题分析: 素材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素材2:先其志,后其恒,方能学业有成,必定成就一番事业,成一方栋梁。 素材3:立志向,明确目标;树恒心,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才会舞出你美丽人生。 素材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素材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物一景勿破坏,爱护公物齐关怀。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呵护美景、爱护公物,应该彰显出安中师生的文明素养。请描述中师生呵护美景、爱护公物的一个场景。

要求:(1)不少于200字;(2)要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的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躇。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们一起唱歌。"355-|3·2-|2·353|2--"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的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的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韵、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想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1.题目中提到的两个"高贵"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高贵"?(6)

答:①两种"高贵"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它们"高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个字)(6)

答: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_________

③《手拉手》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 )( )

A、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第五自然段说""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第七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文章最后一句,既收束全篇,又呼应开头,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著作。

2.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3.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

4.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              ,靡有朝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描摹。4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卷70傅介子传)

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若羌县北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杀汉使              遮:拦截

B.王                 谢:谢罪

C.于是,遣之              明白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2.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中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胆识和智慧的一组是(    )

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 

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 

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4.将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4)

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

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