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卷70傅介子传)

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若羌县北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杀汉使              遮:拦截

B.王                 谢:谢罪

C.于是,遣之              明白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2.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中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胆识和智慧的一组是(    )

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 

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 

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4.将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4)

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

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4)

 

1.C 2.D 3.D 4.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路过龟兹。 ⑵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即”“示”“译”“报”各1分,句意1分) (3)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将军都赞许他的功劳。(“遂”“诣阙”“嘉”“公卿将军议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白:禀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A、凭借,依靠;B、趁机;C、顺着;D、于是,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②为楼兰王说的话 ③是龟兹王说的话 ④是将军霍光说的话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过:经过;道过:路过 (2) “即”: 随即;“示”:出示;“译”: 译官;“报”: 报告(3)“遂”: 于是;“诣阙”: 晋见朝廷;“嘉”: 赞许;“公卿将军议者”定语后置,译为“参加商讨的公卿将军”。 【参考译文】 傅介子是北地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记载在《西域传》。元凤年间,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于是王下诏命令他去指责楼兰、龟兹国。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大军就要到来,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路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在这里。”于是介子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授介子中郎的官职,又升为平乐监。 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很好接近,容易得手,希望能前往刺杀他,借以在西域国展示我大汉的威力。”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 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去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的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立即死去,那些贵人和楼兰王身边的侍从都逃散了。介子宣布:“楼兰王背弃汉朝,皇帝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太子为王。汉朝大军将到,不得反动,反动就灭亡楼兰!”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觐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将军都赞许他的功劳。皇帝于是下诏说:“楼兰王安归曾经被匈奴反间,窥伺(侦察)拦截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出兵杀害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人,以及安息、大宛派来的使者,抢去汉朝使者带去的节印和安息大宛所献文物,很是违背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出使诛斩了楼兰王的头,挂在北阙,用正直来报答仇恨,不烦劳军队。现在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补为侍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韩国民族文化

周国平

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的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

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

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伦理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

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

一衣带水,明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

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

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苦痛与等待。

1.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

B.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韩国文化更多的吸收了西方文化。

C.在韩国民族文化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

D.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国书法源于汉字的书写形式,但韩文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B.龙、凤图案在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同是高贵的文化图腾。

C.韩国民族文化有丰富的艺术形式,玄鹤琴”“乡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

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也体现出了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国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浸润与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B唐乐是一种经韩国人之手进行个性化改造了的,但仍具有大唐遗风的传统音乐

形式。

C.《高丽大藏经》和浮石寺在韩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D.韩国国花无穷花,不仅美丽,更体现了韩国民族坚贞弘毅的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国产轿车的价格较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价格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在100周年校庆之际纷纷回到母校,萍水相逢,真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B.面临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从谏如流的态度终于激起群众的愤怒。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平均年龄25岁,身高169米,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D.起初由于方法不对,力气花了不少,但却事倍功半,收效很不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