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 桂棹 瞥见/ 蹩脚 揠苗助长/偃旗息鼓
B.陨石/ 殒命 房檩/ 仓廪 无稽之谈/缉拿归案
C.混沌/ 馄饨 伶俜/ 聘礼 稗官野史/不无裨益
D.镂刻/ 佝偻 敛裾/ 潋滟 不可估量/ 量体裁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事物,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语言综合运用:
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她无形,无偿,无价,无尽;她是爱的起点,是生命永恒的动力:这就是亲情。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谁没有关于亲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不出现“爱”字,描写你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个难忘的情景(场景),抒发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要求:
(1)主要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2)要有细节描写,并动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细化,而好的习惯有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2. “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4分)
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2.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5.青青子衿, __ 。
6. __,心念旧恩。
7.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8.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