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给下面一则对联拟出下联。(3分) 上联:春来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

给下面一则对联拟出下联。(3分)

上联:春来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                 

 

下联:秋至虫声雁声声声寒。(对仗1分,叠字1分,尾字声调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对联应注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一般来说,一副对联中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第一声或第二声)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消息,为它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江西省人民政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新建九景衢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新建九江到衢州铁路,力争年内开工,最快2017年建成通车。

据悉,新建九景衢铁路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建设里程33333公里,其中,我省境内24497公里。九景衢铁路西连九江市,与武九、京九、合九、铜九铁路衔接,直达北京、上海,东接浙江省衢州市,与沪昆铁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沪昆客运专线、衢州至宁德铁路衔接,是江西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快速铁路通道。

建成后,九景衢铁路将结束我省鄱阳县、都昌县无铁路的历史,有效缓解沪昆、京九铁路两大干线运力紧张状况,对完善路网布局,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承接长三角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促进东南沿海与中部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7分)

流  年(节选)

彭学明

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吵吵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的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的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

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一个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梢头时,就是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的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其他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马?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文中母亲与吊脚楼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哪些关于母亲的往事?(4分)

2..作者为什么说,阳光、鸟翅、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便都是绿的?(4分)

3..从全文看,作者以流年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开头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揭示了本文写作对象——湘西的吊脚楼和竹子,文章的描述也由此展开。

B.作者形象地将新笋比作诗歌,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化实为虚,衬托了母亲和妹妹快乐愉悦的心情。

C.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天才的舞蹈家,是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这是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D.母亲对吊脚楼的美化,显示出她杰出的艺术天赋和聪明才智,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任何作家艺术家与母亲比起来都黯然失色。

E.作者生长于湘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作品既有浓浓的乡土味,又有深沉的哲思,本文的语言风格也同样质朴而厚重

 

查看答案

填空。(6分,每空1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4.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著作,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

(司马)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勒兵    勒:指挥

B.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征询(意见)

C.身自拊循之    循:慰问,安抚

D.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引:率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中贾不至    秦王还柱

B.何后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将受命之日忘其家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君使不可杀之    臣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司马穰苴治军严谨同甘共苦的一组是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A①⑤    B②③    C①④   D③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2分)

2)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2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接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子路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叶公询问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孔子说,你应该告诉他,孔子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论语》)

C.大卫成了名作家,但朵拉离开了人世。大卫在极度悲痛之中决定出门旅行。他在国外漂泊了数年。这数年里他一边旅行,一边埋头写作。(《大卫·科波菲尔》)

D.渔民佩葛蒂、海姆等人,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很诚朴、善良,与富有的史蒂尔福斯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科波菲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