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密考伯揭发希普罪行这一情节(5分)

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密考伯揭发希普罪行这一情节(5分)

 

密考伯做了希普的秘书,被他拉下了水。(1分)他难以忍受良心的责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1分)终于在众人面前说出了真情,并把一件件证据摆了出来,揭发了希普的阴谋罪行,(2分)帮助艾格尼丝一家拜托了困境,也使贝西姨婆拿回了财产。(1分) 【解析】 复述的情节与原著内容相符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领略巫山    周涛

夜四点,船至巫山县。

巫山县城幽暗地踞于伸向码头的近百级石阶上,它用以迎接我们的是,这场堪称豪华的滂沱大雨。

这才不愧是云的窠穴、雨的卧室,否则哪里能下得这样豪华,这样浪费,这样不懂得节约和心疼?在深夜的淡黄光影里,无数的雨点直射江面,你眼见那江面就一耸一涌地升高了,增厚了;而高高的石阶就成了女人的洗衣板,一层层的水在上面摔打、撞碎,然后聚合成溪,从高阶上一阶一阶收不住脚地往下跌滚;山,黝黝地古怪,湿淋淋仿佛快泡塌了。

是夜宿于巫山县城,听夜雨低诉,闻隔壁鼾声,实在觉出一股潮湿凄凉,异地为客的滋味儿。

你就很容易地理解千年前赶考的秀才或赴任的官吏,因豪雨受阻,歇在这样一座长江边上的小小山城,夜半秉烛,孤馆吟诗,竟不料得了独具神韵的名句,大约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吧。那秋池,你可以想象为一个小池,也可以意会为整个长江或东海……千年后你又偶然遭遇这样的意境,馆驿大异、人事全非,雨却是同样的——豪华而著名的巫山云雨。于是那秀才品味出的滋味便自己走出你的唇舌之间,使你茫然不知此身与千年前赶考秀才相距有几尺之遥。你几乎觉得一伸手,就能拽住那人的袍子问:“君即义山先生乎?”只是不去拽,听任那秀才足声渐隐于雨声。

晨起立于楼上阳台,四顾皆山,山色青苍仿佛离得很近。正面那座山昨夜横卧雨中的沉沉黑影,现在露出真相,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晴空之下,正有一大群含着阴影的大朵白云贴着山脊结伴飞渡。这就是巫山的云,难怪名闻天下了。它有一种超然世外而又贴近生活的气度,有一种笼盖着你而又关切着你的意味儿,还有一种主人翁的劲头儿和是风景又不像风景的自然态度。

而巫山县城的早晨,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之声,山城小小,加上四面环抱着山,回声就格外大,和声的效果就特别好。这些朴素且充溢生命活力的喊声,有一种气息和魅力,能唤醒隐藏在人体深处的精力和生活欲望。它一点儿也不噪人,相反却能造成寂静和空旷的气氛。

这一天我们游览了小三峡的峡口——龙门口。

绝没有想到这峡口竟是如此气势夺人。

两岸峭壁之下紧紧夹着一条暴怒了的江,凌空一桥,衔通两峰。

先上桥,凌空俯瞰桥下,江水从狭壁中挤出来,有夺路而去的勇猛、劈山救母的气概。两岸危崖隔江怒视,像两个守关的大将互相埋怨对方放走了江流,却谁也不肯靠前一步。

然后下桥,立于岸边,桥已高不可及,江却骤然在眼前了。三两只游船,用铁链系于码头,随波涛颠荡起伏,如树不胜风力,顷刻即拔之而去。江中怒浪奔腾,目不可追,时有浪峰轰然立起,若江中有一怪物拱出,然后坍塌深陷,又再耸起。真奇景,大家无不喝彩!

立水边,水因暴涨而溢于脚下,随浪涛涌动而伸缩。年轻些的女子便与此巨兽做儿童嬉,逗着逗着就被迅速移动的水捉住脚,一声尖叫。那江水也不笑,唰,就被一往直前的主流拽回去,一眨眼不见踪影。水和水面目难分,谁知此水非彼水耶?

大家情绪甚高,或拍摄,或投掷石子,或静观怒浪。有人望见隔岸累石间有一小狗初试犬威,赶得几只老山羊四下逃窜,跳跃于乱石间,那小狗得意洋洋。那人就独自莫名其妙地笑起来。人问:“你笑什么?”他无法说明,因为那一幕好笑的情景已经过去了,诚如此浪一去不复返,谁也没法让它再退回去从眼前重流一次。  

第二天,我们乘船离开了巫山,沿长江而去。

(原文有删改)

1.5自然段引用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何作用?(5分)

2.本文题目为“领略巫山”,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领略”到的主要内容。(6分)

3.从写作内容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部分。(6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形象地描绘出巫山云遮雾挡、超然世外的气度。

B.鸡鸣犬吠之声使作者感受到朴素的生活气息,以动衬静,渲染出寂静和空旷的氛围。

C.文章第三段先总后分,远近结合,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出巫山雨水的滂沱和豪华。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巫山的雨、云、峡谷、江水、游人等都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E.作者宿于巫山县城,听到夜雨低诉,命运多舛、人生无常的孤独苦闷涌上心头。

 

查看答案

名著背诵(6分)

1.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3.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

4.携来百侣曾游,                

5.荆轲和而歌,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                   百战疲劳壮士哀,

包羞忍耻是男儿。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

17、(1)上面两首诗歌从形式上都属于          ,内容上都属于           诗(2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的思想内容却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①逮,乃请蕲②狱掾③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②蕲(qí):秦置蕲县,汉属沛郡。③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                      已:停止,结束

B.毋妄言,矣                    族:灭族

C.梁以此籍                      奇:奇特

D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谕:告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吾属皆且之虏矣

B.彼可取代也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C.梁召故所知豪吏            度我至军中,公

D.不能办,此不任用公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4.翻译下列各句(10分)

(1)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它的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但却可能成为引发肺癌的“夺命杀手”。

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越难以预防。这种颗粒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细的粉尘颗粒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从全世界来看,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该病症的急性发作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即PM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研究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茵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PM25吸入人体后,超细的颗粒会直接进入血液,附着在超细颗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它导致内膜壁发生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出现斑块以及增厚现象,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两个城市的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临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除了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系统外,PM25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长时间的灰霾缭绕、缺乏太阳光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因而,人也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20

BPM25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C.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分别增加6%和7%。

D.越是细小的PM25越难于预防,它们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并不能被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

2.下列关于灰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霾天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病等病。

B.灰霾天气中的超细的PM25颗粒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从而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变窄,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C.长时间的灰霾天气,遮挡了太阳光照射,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致使人体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D.灰霾天气中的PM25对健康的影响很多,它们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癌症,甚至会给人类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并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因此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B.从全世界来看,由于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C.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D.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附近的居民比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更易患上冠心病,人体距离PM25超出150米,就不会受其危害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