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 渺茫 拾掇 没精打彩 B.打拢 绿州 葱茏 急...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    渺茫     拾掇     没精打彩

B.打拢    绿州     葱茏     急不暇择

C.猗郁    攘诟     踯躅     豁然开朗

D.旗竿    九宵     前沿     短小精悍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字、形似字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可以根据语句的上下文意思并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分析判断。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没精打采 B打扰 绿洲 D旗杆 九霄。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参(cī)    (zhuó)     (piē)      笑载言(zài)

B(qǔ)    (jiù)      (chǔ)      蓊郁郁(wěng)

C(yǎn)   (tiǎo)     (xuè)      有成效(zhuō)

D(quē)   (zī)      (nòng)      身不恤(yǔn)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从长安出发

和谷

1) 从长安出发,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出四塞,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从长安出发,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入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去寻找西安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一种饱满的思想感情。

2) 我曾躲开罗马威严而阴冷的废墟,绕过喧哗的街市,像一位当地的平民百姓,徘徊在一座地下商场的普通厨具货档间,想购置一件两件美观又实用的瓷碗。一件是敞口的碗,一件像盆儿,肉色的白釉,饰有黄或蓝的色块,点缀着一些简练明朗的小花图案。我买了它作为纪念品。

3) 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买了它回去,显然是舍不得用来盛玉米糁吃的。我是在寻找这异域的china,对我这么个从长安出发的旅人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老家的耀州瓷,有我与生俱来的思维的资源,它在我幼年玩瓷瓦片的时候,就把一粒坚硬的种子埋进了我的体内。连老家一字不识的老汉,也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话,当然他们并不完全明白罗马的准确含义,但知道这个词语所能表达的喻义。

4)从长安出发,我们很容易走到汉朝。我们汉朝的先人,很大气,也朴素得可爱,当他们第一次极模糊地得知有关罗马的信息时,马上想到的是,罗马可能类似于我们的神州,便不无友好地说,那就叫它“大秦”吧!这是一个极具中国化的命名。我的乡党张骞尚不知罗马,班超的二次西行,认识了这个西方大帝国。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土地上长出的茂盛的桑叶喂肥的蚕儿吐出来的。无疑,精美的瓷器连同丝绸、漆器、铁器等一起,是从这里出发,从西域经中亚的中路,或从北方经匈奴转中亚入西亚的北路,以及从南海经印度入波斯湾的海上丝绸之路,抵达遥远的罗马的。

5)是的,罗马的商团第一次来到洛阳的时间是公元前100年左右。而这更早,《旧约》中便以“西尼”一语称中国了。怎么去考证长安与罗马究竟是谁先认识了谁,似乎并不十分要紧。我们所面对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从长安出发,我们走到了哪里?走出了多远?为什么走?获得的又是什么?一个是柔软的丝绸,一个是坚硬的瓷器,在漫长漫长的历史风尘中,它们在大漠的驼背上,在沧海的帆船上,是以长安的名义、长安的标签、长安的品牌远行的

6) 我曾留意过海底打捞瓷器商船的消息,那被海水湮没了若干岁月的瓷器是不会变质的,它的破碎应该说是期待和梦想的破碎。打捞上来的也许是瓷的尸骨,也许是旅人的灵魂。我尽管弄不明白它是出自定窑、钧窑、景德镇,还是出自龙泉或我的老家耀州,它在重见日月后所发出的光芒,却使我为之炫目。我会在还乡时去问候故土上的古窑址和依然生生不息的炉火,打听新瓷品的工艺创新和销路行情,并向他们说说有关在罗马购置瓷具的琐事。它肯定已不是我们的泥土和炭火烧制的,它的釉色也没有一方水土的亲切感,但这的确很美,很可爱,让人一样感觉温和

7)前不久的丝路之行,我在大漠中的玉门关遗址旁捡到了一小块古瓷片,有黄褐色的釉饰。它又该是谁丢下的,又有多少让人思忖和念想的事情呢?

8)当今从长安出发的路已不再曲里拐弯,它有形也可以无形,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通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通向众多的人群和无数斑驳而丰饶的心灵。

9)每一次从长安出发,总让我感动不已

1.为什么说“每一次从长安出发,总让我感动不已”?请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2.5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3.6段末尾说“但这的确很美,很可爱,让人一样感觉温和”。“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让人一样感觉温和”?(4分)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第3段中,这异域的china,对我这个从长安出发的旅人来说,意味着它能触发我对长安、对中国瓷、对丝绸之路的思忖和念想。

B.汉朝的先民把古代的罗马称作“大秦”,没文化的老汉也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早就知道罗马了,表明了中国文明的悠久。

C.我们的祖先早在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因此,就有了本文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土地上长出的茂盛的桑叶喂肥的蚕儿吐出来的”的说法。

D.打捞上来的瓷的尸骨,在重见日月后所发出的光芒,却使我为之炫目,说明这些瓷片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E.第8段是全文内容的总括和升华,它表明中国文明已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走向世界及世界人民的心里。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荆轲和而歌,                     

3.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层林尽染,                         。           

5.携来百侣曾游,                         

6.鹰击长空,                                   

7.到中流击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2.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