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2.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1.“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2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春色美妙、春意无尽。(1分),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诗歌中作者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细节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寄寓了她对从军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 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有所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宫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於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以与推戴功,右中允     擢:担任

B. 遇中宫为僧者           故:原先的、原来的

C失机问大辟             坐:入罪、定罪

D. 友人钱澄之,亦金陵     客:做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杨嗣昌劾下狱          父母宗族,皆戮没

B.吾缁乎                共乏困,君亦无所害

C.求忠臣必孝子          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

D辟河南巡抚            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3分)

2)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3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 《大卫 .科波菲尔》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大卫 .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

B.小说中大卫的是非观和健全的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

C.有一次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他把大卫监禁了几天后,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逃离了继父的魔爪,大卫在这所学校过得很快乐。

D. 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父母为原型塑造的。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密考伯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

C.夏令营活动对于学生们增强身心健康、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D.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本来行路难,如件件在意,就更束缚了自己的脚步。要想走好,对有些事情不以为意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契约     河畔     斑斓     长蒿

B.漂泊     浮藻     颓圮     家具  

C.目炫     典押     凄惋     熟识

D.笙萧     叱骂     焠火     廖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