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针对日方的恣意妄为,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展开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各项反制措施。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音像出版单位适应市场__,根据群众对录像制品特别是后电视、后电影产品需求的增长,适时增加了录像制品的出版。
②创新能力不足,原创作品的减少,这不仅影响到音像出版行业的__发展,还将影响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③贝多芬是一个比较穷的老外,还有梵·高,他们的伟大作品__下来,让我们记下这些伟大的名字,记住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A.需求 连续 留传 B.需求 持续 流传
C.需要 连续 流传 D.需要 持续 留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裨益 铤而走险 震惊中外 深为惋惜
B.惺忪 合盘托出 签字盖戳 脉搏微弱
C.传诵 金榜提名 罄竹难书 改弦易张
D.谩骂 矫揉造作 默守成规 迫不及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zhào)唤 百舸(kě) 慰藉(jiè) 面面相觑 (qù)
B.摭(zhí)拾 炽(zhì)热 给(jǐ)予 瞠(tàng)目结舌
C.干瘪(biě) 吮吸(shǔn) 摇曳(yè) 锲(qiè)而不舍
D.戕(qiāng)害 不啻(dì) 蛰居(zhé) 自怨自艾(à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会来 ——王洛宾《青春舞曲》
②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结果每次都以“以后”结束∕但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李明博(韩国总统)《母亲》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王蒙
有些人总以自身为尺度。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你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你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你以为对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实,事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经竭尽全力地把我年轻时候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嘲笑我唱过的“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和“灿烂的太阳,升起在东方”之类的词。我感到奇怪,因为我觉得他们唱的歌的歌词才不成样子呢,直到过了很久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他们有时会接受一点儿我的所爱,但是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所爱。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面,不可能各方面都一致。
我发现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就会张罗着给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骑得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父母饿了也劝孩子多吃一点儿,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寂寞了责备孩子太老实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越发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讨厌,父母想读书了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发现孩子不爱体育。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顺眼了。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量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发胖、已经白发、已经少懂了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你怎么不想一想,老一代也大大地火过呢。英语里有一句谚语:“Every dog has its own time.(每一条狗都有它自己的时代。)”上了年纪的人与年轻人之间,多么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
我无意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的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但是至少,人们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论、生活方式直至价值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高兴,认为它越变越好,它会变化;你不高兴,断定它越变越坏了,它照旧变化。你给以很高的评价,它要变;你评价极差,认为是一代不如一代,全是败家子,它也要变。
这里我不想轻率地对这种变化做出价值判断,前人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继承需要珍惜的,后人的变化中在得到进步得到崭新的成果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好东西,付出一些也许是太高太过分了的代价。但是想让下一代人不发生任何变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理解这些发展变化,才能占据历史的主动性,才能取得教育或影响下一代的主动权,也才能赢得下一代人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年轻人也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东西继承下来,才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
(选自《读者》2013年第6期)
1.为何作者告诫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简要说说理由。
2.结合最后两段文字,说说年青人该如何应对社会的变化。
3.结合文本,谈谈年轻人是否有继承前人的必要?请简要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