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 ,然...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        ,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        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词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        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梁实秋《论散文》)

A气象万千    左右逢源    开门见山

B气象万千    旁征博引    直截了当

C千变万化    旁征博引    开门见山

D千变万化    左右逢源    直截了当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大量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也比喻办事圆滑。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不绕弯子。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è)     饿(piáo)    (chà)    自怨自(yì)

B (jié)   (shì)    pǐ)    安土(zhònɡ)

C(qiè)   (huái)   (kù)      羽扇(ɡuān)

D.思 (cùn)   (yù)     (yì)     背谈天(p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心底萦绕;有一种声音,能穿透历史的烟尘;有一种声音,会带来心灵的震颤与感动;有一种声音,能唤起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请以有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许多城市都用独特的宣传口号作为自己的名片。如:曲阜,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成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镇江,一座美得叫人吃醋的城市。请仿照以上示例,为南通拟写一条宣传口号,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这仍引发思索——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在掀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1958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文革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独立生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1.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各个历史阶段喧嚣文化的表现及作者对此的态度(6分)

答:                                                                    

2.请分别解释老喧嚣文化新喧嚣文化在文本中的涵义。(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的题目。

别急,哈尔施塔特

冯骥才

不久前,一到维也纳就被那里的朋友问道:是你们要在南方原样复制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吗?

我听了一怔。本想搪塞过去。不料人家抓着不放,说是这里的电视台正式播报的,还有各种人物出来加以评点。有的说,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古国有多少好东西,为什么还要复制我们的?”“如果他们复制我们的哈尔施塔特,我们就在阿尔卑斯山里复制一个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能复制吗?等等;还有一个哈尔施塔特的居民说,我家的店铺是祖祖辈辈用心设计出来的,他们有权利复制去吗?

我更有兴趣的问题则是:文化遗产能否复制?于是我拉着朋友往位于特劳思湖边的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的哈尔施塔特跑一趟,看个究竟。

这地方的确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如诗如画的风景。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般静静地卧在山野深处,奥地利人称这片天赐的风景为湖区。前些年我应萨尔茨堡之邀,为他们写一本书,曾到湖区来过一次。那次的印象湖区就是一个童话世界。铺满绿茵的山峦,透明的溪流,五彩缤纷的花谷,随处或立或卧的肥硕的牛,还有山民特有的两层坡顶的木房子,楼上楼下挂满鲜花……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山民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

镇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错落,而且一楼一式,彼此不同,其形态、材质、色彩,全都听凭房主的性情。这里的房屋,院墙、门洞、阳台、窗台都被房主用自己喜爱的鲜花艳丽五彩地装饰起来。某个楼角缺点什么,有点寂寞,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可能他们觉得院内小径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扫去,便让一把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对于哈尔施塔特来说,小镇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资本打造出来的,人们唯美的天性哪能复制!

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标志意义。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故之一。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在这里的墓穴。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富的山盐有关。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他们把不少珍贵的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在镇内街上偶尔还会碰上一两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当地人。阿尔卑斯山的山民,女人穿束腰长裙,男子穿鹿皮短裤,与这里的山水有种谐调的美。他们不像中国的旅游景点,民族服装多成了吸引游人的一种道具。这里的百姓只有逢到节日或贵客光临,才穿上民族服装,如同穿上礼服,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一碰见这样的人,本地的色彩就活了起来。

哈尔施塔特,可别叫复制这个词儿闹昏了!这些年中国不少地方都在仿古、重建、复制,什么唐代宫殿、明代城墙、清代大街,甚至还要复制和重建圆明园,而做这种事时,谁也不会对文化认真。我们自己的古镇还说拆就拆呢,谁会拿你们的古镇当回事。

我想说,别急,哈尔施塔特,这不过是一场商业的游戏罢了。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第2期,有改动)

1.文章①②节表现了当地人什么样的心理?(4分)

答:                                                                    

2.请分点概括哈尔施塔特为什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30字以内)(4分)

答:                                                                    

3.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