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B.我故众人之                    报:报告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

去而事智伯            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我故国士报之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很宠信他。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D 3.C 4.⑴为什么使自己身体残疾,使形貌丑陋,想要来寻求(办法)向赵襄子报仇,不是更困难吗? ⑵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⑶我听后觉得忧愁凄楚,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 【解析】 1.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也不能表现出豫让的忠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⑴句中“残”与“苦”,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身残,使形苦,其中“形苦”还应对应来理解才好讲通,即使自己的形貌丑陋; ⑵句中的“国士”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即,像国士一样; ⑶句是课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中“危”和“何为”这两个关键词的翻译。“危”字,古今用法不同,这里是“端庄”的意思;何为,为什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为什么使自己身体残疾,使形貌丑陋,想要来寻求(办法)向赵襄子报仇,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对待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A.游于赤壁之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句读之不知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顺流而

C西望夏口

D食埃土,下饮黄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A.举匏尊以相属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或师焉,或不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 浩浩如冯虚御风     生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

B. 不知日入           蚓无爪牙

C. 而耻学师           取之蓝而青于蓝

D. 扣舷歌之           箕踞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

A.作《师说》以之  (赠送)

B万顷之茫然      (越过)

C飞仙以遨游      (偕同)

D. 到则草而坐      (披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