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说一说,生活中,我们怎样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丰富的美之内。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确立观点,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做一个美的发现与追求者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做一个美的发现与追求者,到生活中去发现,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丰富的美之内。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主动追求、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之美,则更需要你去发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人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人们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我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清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立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 发现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从内心里做一个美的追求者,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会呈现在你眼前。只要用心追求,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你都能发现它卓而不群的美, 诚然,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做一个美的发现与追求者,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以用“关键把握法”来分析,从所给材料看,关键句很容易找到,那就是“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这样我们就会联想起“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言,结合题目来看,本则材料告诉我们,你要能发现美,你就不能是一个精神的贫乏者。而且,光有发现还远远不够,你还得有对美的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样,你才能生活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内这一点,是写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本题的最佳立意应该是“发现美”“追求美”。从文体来看,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要深刻有力,记叙文要注重细节描写,以情感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河在河的远方

对河来说,自来水只是一些稚嫩的婴儿。不,不能这么说,自来水是怯生生的,是带着消毒气味的城里人。它们从没见过河。

河是什么?用什么来问河,什么也得不到。河是对世间美景毫无留恋的智者,什么都不会让河流停下脚步,哪怕是一分钟。河最像时间。这么说,时间穿着水的衣衫从大地走过。这件衣衫里面包裹着鱼、草和泥的秘密,衣领上插着帆,流向了时间。

河流览历深广。它分出一些子孙缔造粮食,看马领着孩子俯身饮水。落日在傍晚把河流烧成通红的铁条。河流走到哪里,空中都有水鸟追随。水鸟以为,河一直走到一个最好的地方。

天下哪有什么好地方,河流到达陌生的远方。你从河水流淌的方向往前看,会觉得那里不值得去,荒蛮、有砂砾,可能寸草不生。河一路走过,甚至没时间解释为什么来到这里。茂林修竹的清幽之地,乱石如斗的僻远之乡,都是河的远方。凡是时间要去的地方都是河流的地方。

河流也会疲倦,在村头歇一歇;看光屁股的顽童捉泥鳅、打水仗。河流在月夜追想往昔,像连续行军几天几夜的士兵,一边走一边睡觉。它伤感自己路上收留了太多的儿女,鱼虾禽鸟乃至泥沙,也说不好它们走入大海之后的命运。也许到明天,到一处戈壁的故道,河水断流。那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河流被埋藏。而河流从一开始便意气决绝,断流之她献堤故乡。

河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远方。远方不一定富庶,不一定安适,不一定雄阔。它只是你要去的地方,是明日到达之处,是下一站,是下一站的远方。

常常地,我们在远方看到河流,河流看到我们之后又去远方。如果告诉别人河的去向,只好说,河在河的远方。

1.自来水与河水相比,为什么是稚嫩的婴儿?(3分)

2.文中说,河最像时间。试比较,二者的相似性是什么?(3分)

3.从文中看,河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远方。这句话存什么含意?(3分)

4.文中写河流也会疲倦,也会追想往昔,甚至会伤感,这与意气决绝、勇往直前的智者形象是否矛盾?请解释理由。(3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家》的叙述,请在括号里用+-判断正确或错误。(5分)

(1)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

(2)巴金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    )

(3)《家》的故事发生在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婢女鸣凤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

(4)《家》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鸣风死于封建家奴制,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这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迷信。(    )

(5)《家》抨击了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力图为青年们指出条生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是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方。(苏轼《赤壁赋》)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品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诗的韵味。(2)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襄。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蜘蛛。  尔——你。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恰好。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fú)——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也    巧:

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