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河在河的远方 对河来说,自来水只是一些稚嫩的婴儿。...

阅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河在河的远方

对河来说,自来水只是一些稚嫩的婴儿。不,不能这么说,自来水是怯生生的,是带着消毒气味的城里人。它们从没见过河。

河是什么?用什么来问河,什么也得不到。河是对世间美景毫无留恋的智者,什么都不会让河流停下脚步,哪怕是一分钟。河最像时间。这么说,时间穿着水的衣衫从大地走过。这件衣衫里面包裹着鱼、草和泥的秘密,衣领上插着帆,流向了时间。

河流览历深广。它分出一些子孙缔造粮食,看马领着孩子俯身饮水。落日在傍晚把河流烧成通红的铁条。河流走到哪里,空中都有水鸟追随。水鸟以为,河一直走到一个最好的地方。

天下哪有什么好地方,河流到达陌生的远方。你从河水流淌的方向往前看,会觉得那里不值得去,荒蛮、有砂砾,可能寸草不生。河一路走过,甚至没时间解释为什么来到这里。茂林修竹的清幽之地,乱石如斗的僻远之乡,都是河的远方。凡是时间要去的地方都是河流的地方。

河流也会疲倦,在村头歇一歇;看光屁股的顽童捉泥鳅、打水仗。河流在月夜追想往昔,像连续行军几天几夜的士兵,一边走一边睡觉。它伤感自己路上收留了太多的儿女,鱼虾禽鸟乃至泥沙,也说不好它们走入大海之后的命运。也许到明天,到一处戈壁的故道,河水断流。那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河流被埋藏。而河流从一开始便意气决绝,断流之她献堤故乡。

河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远方。远方不一定富庶,不一定安适,不一定雄阔。它只是你要去的地方,是明日到达之处,是下一站,是下一站的远方。

常常地,我们在远方看到河流,河流看到我们之后又去远方。如果告诉别人河的去向,只好说,河在河的远方。

1.自来水与河水相比,为什么是稚嫩的婴儿?(3分)

2.文中说,河最像时间。试比较,二者的相似性是什么?(3分)

3.从文中看,河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远方。这句话存什么含意?(3分)

4.文中写河流也会疲倦,也会追想往昔,甚至会伤感,这与意气决绝、勇往直前的智者形象是否矛盾?请解释理由。(3分)

 

1.因为自来水没有奔流的过程,没有河流深广的览历,也没有远方的目标。 2.河流在大地上流向远方,永不停止,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面对怎样的结局,都意气决绝,勇往直前;就好像时间,无论怎样,都会不停的流逝,带给人坚毅执着的感觉,具有义无反顾的精神。 3.在作者看来,河是对世间美景毫无留恋的智者,什么也不能让它停下脚步,它目光远大,勇往直前,不管道路是否曲折艰险,也不管前面是否荒蛮绝路。河是智者的化身,河是勇者的象征,其生命在于运动,其价值在于追求。(意思对即可) 4.并不矛盾,真实地刻画了河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河的宽广胸怀和仁慈爱心。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辞格,喻体“稚嫩的婴儿”的特点是刚刚来到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理想、目标,没有阅历,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喻体是为了写出与河水相比自来水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经历野外奔流的经历,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没有什么阅历,也没有什么流淌的目标和方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从文中看,“什么都不会让河流停下脚步”“河一路走过,甚至没时间解释为什么来到这里”“河流从一开始便意气决绝”“河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远方”,这些句子写出了河的特点:始终流向远方,永不停止,意气决绝……这也正是时间的特点。考生能根据文章概括出河的特点也就能答出河和时间的相似性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句话出现在倒数第二段,有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文章结尾。要答出这句话的含义首先要到上文去找依据,文中说“什么都不会让河流停下脚步”,“河一路走过,甚至没时间解释为什么来到这里”,“河流从一开始便意气决绝”,写出了河始终流向远方,永不停止,意气决绝等特点,再结合下文“远方不一定富庶,……它只是你要去的地方,……是下一站的远方”,写出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无论结局怎么样,都不会放弃它的远方,不会放弃它的追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河流以人性,真切感人。“河流也会疲倦,在村头歇一歇”写出河流在村边环绕的情景;“在月夜追想往昔,像连续行军几天几夜的士兵”写出河流奔流路途之远,所遇到的艰难坎坷之多。“它伤感自己……儿女”收留儿女多,写出河流胸怀的宽广,伤感儿女们“走入大海之后的命运”写出了河流的仁慈。这些情感并没有影响河流坚定的流向远方,所以说,不矛盾,而且更显示出河流的“意气决绝”、勇往直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家》的叙述,请在括号里用+-判断正确或错误。(5分)

(1)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

(2)巴金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    )

(3)《家》的故事发生在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婢女鸣凤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

(4)《家》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鸣风死于封建家奴制,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这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迷信。(    )

(5)《家》抨击了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力图为青年们指出条生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是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方。(苏轼《赤壁赋》)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品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诗的韵味。(2)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襄。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蜘蛛。  尔——你。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恰好。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fú)——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也    巧:

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

A可乐也      信:相信

B.虽舍万殊    趣:同

C.终于尽      期:至、及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字而来,谈,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