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品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诗的韵味。(2)

 

1.弃官归田、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中的“户庭”与“虚室”皆双关之义,既指庭院与居室,也可以指人的心灵。回到山林田园之中,心中没有一丝尘杂,心灵才真正体会到一种悠闲自在。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既要答出诗句所用的手法又要答出诗句体现的情感。全诗最后四句写居室之乐,以出樊笼、返自然呼应开头,收束全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所以这里是用了双关的手法,表现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襄。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蜘蛛。  尔——你。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恰好。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fú)——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也    巧:

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

A可乐也      信:相信

B.虽舍万殊    趣:同

C.终于尽      期:至、及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字而来,谈,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走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3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观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4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_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觋。

5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一一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入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6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一一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一一一都驱逐他;资产者一一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一一一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句中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_“他作为科学家

2.下列对选文中有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4段中,感到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别说明,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B.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选文第1段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C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选文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所以,意识到他们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B.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就要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C.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联合国的文盲标准,即便像北京这样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文盲数量也会超过百万人以上。

D.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荷塘的四面,_______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______ 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______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______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A.高高低低,迈远近近  重重  而 隐隐约约

B.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层层  但 影影绰绰

C.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重重  但 隐隐约约

D.高高低低,远远近近  团团  而 模模糊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