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绝 句 道潜①(宋朝)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

绝 句

道潜(宋朝)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注】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在思想上倾向于旧党,曾以诗讽刺新法而获罪,道潜也曾因写诗讽刺时政而被勒令还俗。欸语:鸟叫的声音。

1.这首诗表面写高岩之鸟,实则是一首讽刺意味十足的政治抒情诗。试问,高岩之鸟”“百舌黄鹂分别代指哪两类人?  (2)

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

 

1.高岩之鸟比喻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隐居高山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1分)百舌黄鹂比喻那些占据高位却没有真才实学,排挤贤才的奸邪小人。(1分) 2.本诗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情态可爱、依依动人的高岩之鸟的形象,(1分)并运用对比手法,(1分)表现了诗人对小人当权君子遭迫害的政治局面的强烈愤慨。(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本诗中所写高岩之鸟,栖息于高岩,可见其清高;不知其名,可见其不同流俗;鸟鸣之声伴随春风吹入庭院,可见其鸣声之动听。然而,由于百舌黄鹂正在得势,这种无名鸟儿的歌声虽然好听,却无人来听,由此可以看出,高岩之鸟指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隐居高山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百舌和黄鹂都以善鸣而常为人所畜养,它们正恃宠而骄,怎容他鸟在旁呢?百舌自来就往往被比为谗佞,联系注释看,道潜的这首诗应该有托讽在内,百舌和黄鹂应是指当时新党中的一些人,讽刺他们巧舌如簧,蒙蔽君听,排斥异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一般认为,分析诗词写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表达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本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塑造形象时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上用了对比,对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代表的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深表惋惜和同情,对黄鹂代表的奸佞之人不光是嘲讽他们凭着伶俐圆滑、唱得好听而得势一时,而且还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表达了愤慨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外文言小段,回答问题。(4)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君人,国君。涓人,近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

安事死马而五百金    捐: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1)

 

查看答案

将《游褒禅山记》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选文讲的是青年学子应该抱定正确的宗旨,那么,蔡元培先生认为的正确宗旨是什么?请简要作答。(2)

2.选文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只问官职的大小等。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顺流而下

D.举匏樽以相          属:这里指劝人饮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襟危坐问客曰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暮春

C.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寄蜉蝣天地

D.挟飞仙邀游               秋为期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何为其然也?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固一世之雄也         D.托遗响于悲风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是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以表现苏轼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C.本文作为记游文,没有停留在山川风物本身,而重点放在对在宇宙人生的见解上,并将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体现极高的艺术价值。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理性睿智的思想家、治国有术的政治家、改天换地的革命家相比,世界更稀缺曼德拉这样的具有崇高人格的圣雄

B.上海市环保、气象部门最新会商结果显示,近期长三角地区有一次颗粒物的自北向南输送过程,颗粒物浓度明显加强,气候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C.奥兰多魔术队的球星霍华德逐渐成长为NBA第一中锋,其原因是他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分不开的。

D.中国领导人与拜登会晤时谈及东海防空识别区,在会谈中重申了原则立场,强调了此举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应采取客观、公允的态度予以尊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