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8分) 棋 道 匡莠废 棋村的前身晁村立于何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8分)

棋 道

匡莠废

棋村的前身晁村立于何年,为何人所立,其村人自何时始嗜棋,又自何时易的村名,如今既不见有只字记载,也不闻有片言口传,所以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完全可以确信,那便是棋村人自嗜棋始,就立有诸多不成文的规矩。如每年届时举行棋赛,夺魁者奉为棋王,且为村长。

是年届赛,夺魁者竟是一十三岁少年。十三岁少年为棋王犹可,做村长则显得过嫩。于是村中的长者们就聚会,议定复赛。而复赛结果,夺魁者还是少年。长者们就又议,曰:事可再,不可三,两次复赛不能,自古立的规矩更不能改,就定少年为村长。但因少年年少,须有人辅佐,就公推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樊二叔为少年佐政。樊二叔几经推诿,终因众愿难违,就应了。

樊二叔就为少年佐政,但他名为佐政,实则大权独览。不过,这不能怪罪他,因为他不是那种专权之人,而是少年无心政事,一心只在棋上。

少年既痴迷于棋,气也盛。村中虽无敌手,但少年偶尔也有棋失一招之时。每逢此时,少年必定死缠住对手不放,宁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与之厮杀。直杀得昏天黑地,杀得对手一败涂地,片甲不余,方肯罢休。

少年杀败村中对手,杀败慕名而来者,就打点行囊,远走他乡,遍寻天下象棋高手。少年即龚根宝。三年后,根宝归来,个子长高了,人老成了,棋艺自不必说,脾性变了,气也不再盛了。具体说,就是无论跟谁下棋,既不输棋,也不赢棋,一码和棋。甚至跟刚学棋步的孩子下棋,也是个和。一码的和,和,和……

村人一头雾水。

其时,村中出一个败类。此人袁姓,名霸,行二,村人叫他袁二。袁二人如其名,刁蛮霸气,棋路子也野,当时是村中棋坛霸主(根宝除外)。根宝回来,下一码的和棋,袁二为探根宝虚实,同根宝下棋时,有意以过头语言激根宝,根宝却不愠不恼,心平气和下棋。袁二看激不了根宝,竟然当众说根宝是臭棋篓子。这话是棋村的大忌。自古以来,棋村人弈棋时谁说了这话,对手必定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众人也群起而攻之。而根宝听了,像没有听见一般,依然下着和棋。事后,有人问根宝,那天袁二说你那话,你咋不跟他急?

根宝说:棋戏,棋戏。棋者,戏也。

问者如坠五里雾中。

届赛再来,袁二威风四起,一路杀败所有敌手。根宝上台,跟袁二对垒。三局三和。这在棋村也是史无前例。

长者们就又聚会,议定根宝当村长。袁二不服,跟长者们力争。根宝说:别争,我还去遍游天下,领悟棋道。

袁二当上村长。袁二上结权贵,下勾地痞,吃喝贪占,抢男霸女。村人恨之切齿,却也无奈。

又逢届赛,根宝回村。袁二得知消息,趁黑夜潜入根宝家,送雪花银一包。

开赛,袁二雄风再抖,所向披靡。最后,根宝上台。根宝先把雪花银一包丢给袁二。袁二见了,心头一紧,遂与根宝开局。

袁二脸色开始平静,继而绯红,转而涨红,最后紫红。

人们看时,执黑子的袁二,只剩一将;根宝却有一帅一兵,兵已坐袁二大堂。

二局,袁二稍有复原的脸色,由绯红而涨红,由涨红而紫红,最后黑红。

人们看时,袁二只剩一将;根宝却有半城兵马。

三局,袁二的脸色,从涨红到紫红,从紫红到黑红,最后惨白。

人们看时,袁二只剩一将;根宝还有满城兵马。

看袁二,只见他手执银包,口流涎水,头已栽在棋盘上。

(选自2006年第10期《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从根宝下棋的三个阶段,我们分别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或生活态度?请分点概括。(6分)

2.小说安排袁二看激不了根宝,竟然当众说根宝是臭棋篓子这个情节有何作用?试作分析。(6分)

3.有人说,袁二走上绝路,根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加以说明。(6分)

 

1.第一个阶段,他争强好胜的性格,贪名重誉。(2分)第二个阶段,他性格淡定、从容、无欲无求,与人为善。(2分)第三个阶段,他正直无私、惩恶扬善,正气凛然。(2分) (意思相近既可) 2.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情节,一是塑造人物形象,袁二说话“犯忌”,反映他心术不正;侧面反映了根宝的与人为善和淡定从容。(2分)二是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暗示了袁二后面的为恶和走上绝路。(2分)三是服务小说的主题,棋品就是人品。(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同意这种看法。(1分)袁二走上绝路的原因虽然主要在他自己心术不正,人品太差,当上村长后又“上结权贵,下勾地痞,吃喝贪占,抢男霸女”;(2分)但袁二与根宝私下下棋时说的“犯忌”的话时,已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来,而根宝却在棋盘上、村长职位上的一再相让,给了他作恶的机会。(2分)所以,袁二走上绝路,根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分) 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袁二走上绝路是他自己的因素造成的,(2分)即便根宝不在棋盘上、村长职位上让他,他也会在另外的方面为恶,他仍然会与社会上的邪恶力量如权贵、地痞等的同流合污,从而走向灭亡。(2分)所以,袁二走上绝路,根宝是没有责任的。(1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以根据根宝的少年时,第一次远行归来,第二次远行归来三个时间来总结其个性。答题时可结合文章第4、5及最后与袁二下棋的几段归纳总结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从同意和不同意这两方面回答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有理。要做到言之有理就得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故答题时也可适当引用文中与人物形象有关的语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判断,正【】错【】。(5分,每小题1分)

A、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就出自该书《项羽本纪》。                                 【    】

B、《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    】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    】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

E、《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让读者在阅读中,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换回了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可以说大卫童年的篇章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              【    】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8分,每题1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习题。(8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9处)(4分)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诸侯       内:通,接纳

B.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事,往事

C.备他端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D.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蚤: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私见张良,具告事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韩王送沛公      固不如也。且之奈何?

C入,具告沛公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壮也,犹不如人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4分)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