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填空。(8分,每题1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名句填空。(8分,每题1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1.思而不学则殆 2.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而无车马喧 7.猿鸣三声泪沾裳 8.鹤汀凫渚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1、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2、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3、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4、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5、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6、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殆”、“淋漓”、“斑斓”、“萧萧”、“峥嵘”、“沾裳”、“凫渚”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习题。(8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9处)(4分)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诸侯       内:通,接纳

B.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事,往事

C.备他端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D.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蚤: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私见张良,具告事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韩王送沛公      固不如也。且之奈何?

C入,具告沛公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壮也,犹不如人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4分)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惨案发生后,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的怀念刘和珍,可见正义的力量并没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们照样悼念被诬为暴徒的遇难者。

B.文章开篇以中华民国纪年,之后又提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剌,所谓民国,竟屠杀自己开办的学校的学生,何以为民国

C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是因为作者内心脆弱,无力承受礼堂内那种悲凉的气氛,所以在外徘徊,思索,借以排遣心中的悲愤。

D.正告:郑重地告诉。因为刘和珍生前非常喜爱鲁迅的文章,即强烈地追求进步、渴求真理,所以程君认为鲁迅先生应忍住悲愤写文章来纪念她。

2.对第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编辑的期刊,由于其进步性、革命性强,常常受到反动当局的查禁和销毁,往往有始无终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B这样的生活艰难指刘和珍生活比较拮据,但为追求真理,她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C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的,说明程君的想法作者自己一样有;而则表明想法由来已久,并不是因程君的提醒才有。

D.两次写只能如此而已,既抒发作者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愤慨之情,也表达了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纪念烈士的理智、坚定和勇敢。

3.下列各项对文章第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的阴险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B浓黑的悲凉浓黑这一形容色彩的词语来形容悲凉,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仿佛悲凉可视可触可感,而且是极度的悲凉和冰冷。

C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它们是指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

D.鲜血洋溢在自己的周围,以至艰于呼吸视听,这都是可以感觉到的,这样,就不仅把青年流血之多,自己郁闷、悲痛之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而且把非人间的令人窒息的特点,活生生地具体化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洪灾过后,医院里腹泻患者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吃了一些因天气炎热而迅速变质的食物和饮用了被污染的水造成的。

B.刚进入高中时,许多同学都不适应,感到时间和内容比初中紧了许多,深奥了许多。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作品开始被众人喜爱,一场莫言热正在我们周围掀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