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

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

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A. 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B.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D. 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2.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陈言之务去”,努力摆脱陈言俗套。

B. 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C. 裴度的反对意见也包括对韩愈的古文的内容的批评。

D. 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上加以革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B.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彼此促进,共同繁荣,韩愈、沈亚之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

C. 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

D. 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1.A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这个重要限制,对各选项仔细考察;同时注意各选项表述同原文是否相符。题中,A项错误在于,该项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古文运动”,而不是韩愈和柳宗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个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比照。题中,B项错误在于,“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不当,应该结合下文加以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个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比照。题中,C项错误在于,文中是说这些古文“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只是“不够深广”,并没如该项所说“渐趋没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往往能充实一个人的心胸,能改变一个人的困境,能高雅一个人的一生,书与人的关系实在密切。你读过哪些书,对你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或者你有关于书的故事,对书的认识和评价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燕王拜送于庭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可以解燕国之患          D、子亦有不利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

济而夕设版焉     此亡秦之耳     沛公今事有     项伯杀人,臣之       今太子之      封之  使使以大王

A①③④⑦⑤⑥             B①③②⑦④⑥

C①④③⑦           D④⑦①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