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2乘以3得8 赵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2乘以38

赵新

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爷爷,我不识数!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你听明白了吗?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他可真会打算盘哪!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四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多亏了他呀!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E.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请结合文意说说激动什么?感慨什么?叹息什么?(6分)

 

 

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8分)

 

 

 

1.选E得3分,D得2分,C得1分 2.“爹”贫穷、淳朴、本分、老实又有点狭隘。①爹激动是因为在困难时期,赵秦爷爷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族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我被赵秦爷爷骗去4分钱。②感叹的是赵秦爷爷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竟然可以用2乘以3得8来欺骗不识数的“我”。 ③叹息的是不识数没文化终将被人欺侮。 3.①交待了“我”爹去世时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小说的结局,读书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暗示父亲的愿望实现了,放心地离开了人世;②衬托了赵秦的智慧与远见,进一步突显了人物有文化、有见识的形象特点;③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贫穷愚昧被富足文明代替,揭示了作品主题。 4.示例:赵秦爷爷是主人公,①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时代,赵秦故意多收4分钱,以此逼近“爹”送我上学,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②在赵秦爷爷身上体现了在贫穷落后生活中的人所拥有的智慧和眼光;③作者借赵秦爷爷和我的故事,反映知识对我以及整个农村的改变这一主题。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说法错;B“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错。C项,不仅有对赵秦的痛恨,还有对儿子不识数受欺负、家里穷没办法供孩子上学读书的痛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需要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可以从结构作用和内容作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一段的内容主要在结构上起暗示结局作用,在内容上用于烘托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赞同哪个观点都可以,但要结合文章内容,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

2                  ,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严  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严仁,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曲危弦断客肠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2.下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结尾句让人联想到李煜的哪两句词?(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后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封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终,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句注:山名,即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 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宜夸见所长。(矜:夸耀、矜夸。)

B.匈奴其壮士、肥牛马。(匿:隐藏。)

C.天下初定,士卒于兵。(罢:免去、解除。)

D.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之。(遗:给予、赠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理由的一组是(3分)(    )

未可以仁义说也然恐陛下不能为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敬出使匈奴,识破了匈奴布设的假象,建议高帝伏奇兵以制敌,表现出他的真知灼见。

B.刘邦没有接受刘敬的建议招致失败,但很快意识到刘敬的分析透辟入里,所经斩前使以自责,赐封刘敬以示其功。

C.冒顿不讲伦理,杀父代立,所以刘敬推演出,用修文德以来远的仁义道德可以不会使匈奴感化。

D.刘敬劝高帝与匈奴和亲,在当时是明智之举,而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译文:                                                                

2)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管弦,这里的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的重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

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

3.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

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可能是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城市夏日,大雨滂沱,一摩托车停在齐腰深的水中,车上坐着一个穿蓝色雨衣的人,在雨中一动不动待了好几个小时。一些路人见状,以为这个人疯了,纷纷拍照发微博,以示嘲笑。

后经记者调查,才发现他是市政管理所工作人员,他站在那里是为了守卫一个下水道旁的井口。原来该井盖被大水冲走,为了避免危及行人安全,他站在那里提醒过往行人绕行。知道真相后,大家纷纷盛赞他的忠于职守,认为他传递了正能量。当初自以为是地发微博的人也受到了大家的谴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