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⑴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三国演义》第39回)

孔明坐守的县城是何处?他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请简述。

 

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丕从之。(《三国演义》第79回)

曹丕如何以才试之?结果怎样?请简述。

 

 

⑴新野。(1分)诸葛亮招募新野民兵三千人,教演阵法;(1分)他调度军队,安排伏兵,准备火攻;(1分)他命令前锋赵云不要赢,只要输,以便诱敌深入。(1分)结果,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夏侯惇惨败。(1分)⑵曹丕就殿上所悬的一幅水墨画,限曹植行七步吟诗一首;曹植七步成章。(2分)曹丕又以“兄弟”为题,限曹植应声而作诗一首;曹植不假思索,就口占“煮豆燃豆萁”一诗。(2分)曹丕听后,潸然泪下,贬曹植为安乡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以弟弟孙权为质,向袁术借来兵马以图大业。渡江途中,遇见太史慈,太史慈表示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第15回)

B.蒋干自告奋勇前往江东说降。周瑜大会群英,并故做狂态,佯醉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密信,致使曹操中计,除掉两位水军都督。(第45回)

C.关羽想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诸葛亮写信给关羽,说马超比不了美髯公的绝伦超群,还指出守荆州的重要性,打消了关羽入川比试的念头。(第65回)

D.孙权起五路大军,大举伐蜀。诸葛亮安居相府,只令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各自领兵迎敌,很快就平定了五路大军。(第85回)

E.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嘱咐他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但马谡执意屯军山上。司马懿指挥大军围山,断水,放火。蜀军大乱,街亭失守。(第95回)

 

查看答案

用自己的话,简述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答:                                                                                      

 

查看答案

请简要分析反求诸己人和的关系。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答:                                                                     

 

查看答案

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请问: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答: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