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请问: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

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请问: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或“积极的方面说”“说要做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或“消极的方面说”“说不要做什么”)。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已经说清本质上相通,因此解答本题就要从叙述的角度来揣摩,这样就容易想到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答:                                                                    

 

查看答案

以下选段的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答:                                                                                     

 

查看答案

以下选段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重要思想(原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答:                                                                                     

 

查看答案

概括题(4分,各1分)

《论语》《孟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大量的语言已转化成今天的成语。请从以下选段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孟子曰: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

孟子曰: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查看答案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