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

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

 

B 【解析】 试题分析:“庭训”是指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母爱、孝悌无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对从政的基本态度是:政治清明时,应积极贡献心力;若执政者失道,则暂时退出权力结构。下列《论语》文句,表现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

[]省功:减免劳役。

1.“∕”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景 公 自 为 而 小 国 不 与 为 人 而 诸 侯 为 役 则 道 在 为 人 而 行

在 反 己 矣 。

2.全都属于晏子提出的古之圣王治国之道的一组是(2分)(    )

其行公正而无邪                不阿党,不私色

诸侯皆欲其尊                  慈爱利泽加于百姓

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④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齐景公轻视诸侯和百姓,好勇纵嗜,导致国家内外交困。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圣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国之道作对比,目的在于让齐景公知道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依晏子的开导行事,其结果虽然违背了个人的利益,但却获得了诸侯附百姓亲的好处。

D.墨子听说此事后,称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明白为人者必受人尊重、为己者将被人轻视的道理。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2分)

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译: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

译:                                                                                      

 

查看答案

按要求分别指出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填序号)(4分)

将有事于西畴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急于星火

《齐谐》者,志怪者也     之二虫又何知?        而刘夙婴疾病

富贵非吾愿               彼且恶乎待哉?

(1)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2)宾语前置句:          

(3)被动句:              (4)判断句:             

 

查看答案

按要求分别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归类(填序号)(3分)

扶老以流憩                     琴书以消忧

徐孺陈蕃之榻                   雄州列,俊采

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当敛裳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