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时矫首而遐观 遐: 2.景翳翳以将入 景: 3.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时矫首而观                 遐:          

2.翳翳以将入              景:          

3.承化以归尽               聊:          

4.披绣,俯雕甍              闼          

5.遥襟畅,逸兴飞         甫:          

6.天高地,觉宇宙之无穷       迥          

7.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8.我决起而飞,榆枋而止       抢:           

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三秋:               

10.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           

 

1.远 2.日光 3.姑且 4.小门 5.刚、顿时 6.远 7.盘旋着向上飞 8.触、碰 9.秋天的第三个月 10.授予官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重要实词的意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言名句填空(6分)

1.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2.               ?曷不违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3.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4.                    ,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5.既无伯叔,                      ,晚有儿息。(《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一幢新居民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在房间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猜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生活的?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一听,笑了,把两只手从背后伸出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使用,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时不要复述这个故事。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 / 幻想或者光荣 / 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4分)

例:魅力 / 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

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铃兰花

[斯洛文尼亚] 沃兰茨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阴森森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我打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这首先应该归咎于它的名称。当父母对我进行基督教的启蒙教育时,我便从他们那里听说过地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们当地的地狱简直和真正的地狱一模一样,只不过在它的深处少一堆不熄灭的大火罢了。

有那么一次,那时候我还不到六岁,父亲要我到那里去放牧。这对我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因为在这之前我还从未独自一人去过那里。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父亲看出了这一点,他笑了笑,给我打气说: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快去吧!

母亲心疼我,赶紧来安慰我。你没看见吗,他怕地狱呀!她对父亲说。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怜悯。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我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下去,生怕那几头母牛会从沟谷走进树林里去。

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也不敢回头看四周。响彻整个洼地的淙淙声使我觉得好像有人在耍妖术。我越来越害怕,都被吓呆了,终于控制不住,大声哭叫着跑开了。跑到上面我还收不住脚步,一直顺着田野,泪流满面地朝父母正在耕种的地头跑去。

出什么事了?父亲大吃一惊。

牲口不见了,所有的牲口……”

父亲的脸色陡然变得铁青,接着温和地挥了挥手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怀着沉重而内疚的心情跟在父亲背后,慢吞吞地向地狱走去。来到可以看到整个洼地的坡坎上,父亲一眼就看到这个小小的畜群还在低处。他十分惊讶地收住脚步,开始点数:一、二、三…………”九头牲口都在下面老老实实地吃青草。

你这是怎么搞的,做梦了吧,小伙子?父亲觉得很奇怪。但刹那间他像是悟出了我撒谎的缘由,怒气冲冲地说:你撒谎,就叫你入地狱!

我好不容易才听出父亲说了些什么,因为恐惧又攫住了我的心。我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了好一阵,一直也平静不下来。我又可怜,又绝望,只好揪着心等待天黑回家时刻的到来。

回到家的时候,我哭成了个泪人儿,狼狈得很。父亲笑了,母亲却说: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去地狱了,他年纪还小呢,要是吓出毛病来,一辈子可就成了傻瓜。

打这以后,果真不再叫我到地狱去放牧了。不过我对这个地方依旧像当初那样惧怕。

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六黄昏,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

是呀,眼下找铃兰是晚了一些。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

一听到地狱这两个字,我全身不禁打了个寒颤。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这个可怕的地方老在我眼前浮现。在我内心深处却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铃兰花和地狱,这是多么不相容的两件事物啊!我特别喜欢铃兰,寻遍了我家前后的所有坡地和沟谷,可我却不知道它们也长在地狱里。

早上我起得格外早。我通常都是一早就去放牧。天天早上都要别人把我叫醒,然后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今天我可是自己起的床,踮着脚就出了家门。

我来到了院子里站下,仿佛还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尽管这对我还是下意识的感觉。春日的早晨已经到来。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爿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

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走,心里盘算着在底部的山岩旁一定会找到铃兰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

我看见了许多芬芳馥郁的铃兰花,于是动手大把大把地采起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我怀着一种兴奋而难过的心情,谛听着潺潺的流水,和它那叫人不寒而栗的回声,这声音在清晨的宁静里听起来比平日更响。我捧了一大把铃兰花,赶紧走出了地狱。我一口气往家里跑去,等跑到家,刚赶上母亲正要出门。

这时,天边的红日已经把它的第一束光辉投进我们家的院子,把院子装扮得绚丽多彩。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我捧着铃兰向她跑去,一边还得意地大喊着:妈妈,妈妈……铃兰……”

母亲的脸上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你为什么哭,我的孩子?……”

我刚才因为害怕而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但陶醉在胜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母亲猜到了我的壮举,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前三段通过主观感受的描写渲染自幼形成的恐惧心理,意在表明我过于胆小、懦弱,因而父母千方百计想让我克服这种恐惧。

B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暗示了父母对于上次让我到地狱放牛失败后的深刻反思,父母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C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句中一股神奇的力量包含着我对铃兰花的渴望,更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可见美与爱的力量多么神奇!

D第二次去地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采摘了铃兰花之后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这些描写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使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E.美丽、圣洁的铃兰花生长在地狱里,这可以说是个悖理的事,但事实是那么不可改变地存在着:地狱深处有铃兰。作者如此安排,重在表明大自然处处有美丑共生的特点。

2.将文中画线句子和第1段的景物描写进行比照,说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3.文章一直到第17段才开始提及铃兰花,之前一直写地狱的恐惧,为什么作者却以铃兰花为题?(4分)

 

 

 

4.作者沃兰茨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人认为《铃兰花》就是一个父母引导孩子战胜恐惧的故事。文章叙述了在父母的刻意安排下两次去地狱的经历,请比较两次地狱之行的不同,据此谈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