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结果有些选手很快落马。在场外,记者随机抽查成年人,结果 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有人戏称七成人被一只癞蛤蟆打败了。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写成议论文。(3)不少于700字。

 

我们不能被一只“癞蛤蟆”打败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也就意味着有高达七成的人,被一只“癞蛤蟆”给打败了。 实际上,对现代人来说,写不出,念不对,勉强写出来还潦草难看到让人不忍目睹的汉字,又何止是一个“癞蛤蟆”呢?当很多网友感叹“彻底认清了自己文盲本质”的时候,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也许有人会说,电脑普及时代,早就实现无纸化办公了,会不会写汉字又有什么关系?各种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用电脑打字不是更方便,更快捷,也更有效率吗? 我们承认,电脑打字要远比用手书写更有效率,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势必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书写的乐趣,比如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与传统等。这么说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拒绝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应用,非要退回到手写时代。只是在利用电脑时代所带来的效率与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拿起手中的笔,重拾书写的乐趣,并且在这种一撇一捺的书写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祖先的伟大发明之一,汉字不仅仅在传承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绝大多数汉字本身,从它的偏旁、部首、构字,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都体现了祖先造字时的智慧。比如“家”为什么要这么写?上面的“宀”,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写边体会其中的奥妙与文化,但是通过电脑打字,一闪而过之间,根本就不给我们领会其中奥妙与玄机的机会。也就是有了效率,但是失了乐趣,失了文化。 电脑时代的效率和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难题,它们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比如需要速度和效率的时候,我们大可以使用电脑,但是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给自己远方的家人,朋友,写一封信,题几句诗?如此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生活的宁静与恬淡,还有一种温暖与真诚。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文体要求议论文,文章可以围绕“我们为什么会被一只癞蛤蟆打败?”(分析为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被癞蛤蟆打败”(应该怎么办)两个角度进行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综合表达。(15分)

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道: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请结合对孟浩然的了解,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要求:(1)使用第一人称,侧重描写和抒情。      

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行员的抉择

美国  亨特·米勒

在两百尺高的地方,救援机从暴风雨中颠簸地逃出,然后在汹涌的海面上平稳下来。救援小组还要过一百里以上才能到达出事地点。两个小时前,一架往檀香山的班机坠机了。只要风向一转变,只要救援过程出了问题,回到他们在阿第拉的基地的风险就愈高。前面,白色的浪头不停地翻涌。一里外,另一阵暴风雨正在云端伺机而动。五分钟后,水淹上挡风板,雨也打在机翼和机身上。布莱第听到通讯员大叫:收发器坏了,我们没办法联络基地。

最好把它修好,我们会用到。

在他们后方,布莱第知道暴风雨正移向基地阿第拉。海浪开始冲击那环形小岛边缘的暗礁了。

一小时后,他们到达出事地点。他向下飞到五十尺的地方,感觉到下面凶猛的浪正往上拍打着。有个男人坐在艇上虚弱地向盘旋的飞机挥手,另一个男人脸向下躺着,动也不动。布莱第再飞低了些,到十五尺的地方,海浪拍打着飞机的外壳,他感觉到其他人员都在等他下令。任何活着的人都不会怪他丢下补给品然后飞回基地,他只需要报告救生艇的位置就可以了。二十四小时内一定会有一艘船经过这里,然后把他们救起来。有五个人在这个救援小组里,他有什么权利拿他们的生命冒险,在大海上降落?要在下面的怒涛中将飞机安全降落似乎太离谱了。多了两个人的重量后,要重新起飞似乎更不可能。但布莱第知道他必须帮助他们——毫无选择的。飞机降落到海面上时引起一阵颠簸。泰勒松开他的安全带爬到舱尾去。当一股浪扫过驾驶舱时,飞机又晃了几下。在舱里,通讯员和两个技师连脚都伸到水里了。布莱第看到一条绳子被丢到救生艇上。另一阵大浪又冲上机舱,引擎也开始不稳地摇晃。布莱第敲一敲节流器才让它稳下来。舱尾幸好一切正常,但水还是愈来愈多。往后看,布莱第看到泰勒把第二个男人也拉上机,然后关上舱门。

我们走吧!当将节流阀往前推时,布莱第发现他们还是在水面上,飞机只穿过一道浪。然后,另一股大浪打在机身旁边,救援机就动也不动了。现在有七个人漂在水面上而非两个人了。外面,水几乎高到布莱第前面的窗口了。布莱第往后看,所有人都盯着他,他看一看泰勒,发现他僵坐在位子上,脸色发白,双眼盯着灰色的浪打上机首。每有一阵浪过来,机首就沉低一些。布莱第抓紧轮盘。

头两个浪很小,然后布莱第看到滚滚大浪正冲向他们而来,他感到一股恐怖的寒意。几乎是直觉反应,他滑动机身直到它跟大浪平行。大浪开始从机身下面散去,布莱第转动机身直到机首突出浪头,机身也脱离汹涌的大浪。当飞机开始有了速度,骑在浪上,局面才算控制下来。机首又抬得更高一些。然后有一股相反方向的急流冲向大浪,飞机就被抛进空中。布莱第把机身稳下,开始缓慢地爬向安全。他把控制器交给泰勒,虚弱地,走出驾驶舱检查生还者——机尾,生还者中的一人正躺在铺位上,盖着一条毛毯。另一个人则拿起一杯咖啡凑到颤抖的嘴边。

我很高兴我们成功了,你的伙伴还好吧?别担心,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到达阿第拉了。

那个男人盯着布莱第。

你没有收到从基地传来的消息吗?

消息?

最后一个小时他们一直呼叫。一个海啸袭击了阿第拉——整个基地都淹没了。你的同伴几乎差点就没有及时离开那里。

我们的收音机坏了。但是,你们怎么得到消息的呢?

我们从救生艇上的收发器听到的。

布莱第转身拖着自己回到驾驶舱。

把地图给我,他告诉泰勒。

我们转向往约翰斯顿开。

布莱第坐进他的座位,然后看着地图标着阿第拉的黑点。如果他当初取消了搜救,那么现在安全坐在后面的人还在救生艇里漂泊,无助地等死。他和他的同伴则很可能飞回基地,绕着那曾经叫阿第拉的地方盘绕回旋——没有收音机的信息,一直盘绕在空中。一小时之后,他们会用光所有燃料,无法再飞到其他地方去。他们会不停地找寻阿第拉,直到他们的燃料用完——然后坠入海洋。布莱第想着,不禁发起抖来。现在,他们还有足够的汽油到约翰斯顿岛,只因为他们所救的人碰巧听到消息。布莱第想到一些他曾经念过的东西。跟飞行无关,却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需求有关。

                                             (原文有删节)

1.作者用飞行员的抉择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作分析。(6分)

2.结合文章内容,对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1)布莱第往后看,所有人都盯着他,他看一看泰勒,发现他僵坐在位子上,脸色发白, 双眼盯着灰色的浪打上机首。

2)几乎是直觉反应,他滑动机身直到它跟大浪平行。大浪开始从机身下面散去,布莱第转动机身直到机首突出浪头,机身也脱离汹涌的大浪。

3.本文最后一段许多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请作简要分析。(5分)

4.请你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举例,谈谈小说给我们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                            。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屈原《湘夫人》)

2)丞相祠堂何处寻?錦官城外白森森。                           

                                           (杜甫《蜀相》)

3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吴潜【南宋】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注释】騃(ái):傻。

1.请对该词上片中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作简要赏析。

2.该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为乐,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注释】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wā)低洼地。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蓺():种植。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    B野蜂其间             巢:巢穴

C积热        已:止,治,消      D必重褥,食必珍美     寝:卧室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人知乐为乐

B.剑溪之水出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人知乐之为乐,不知苦之为乐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苦存乃欲生刧之

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苦斋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读,从而说明了苦斋命名的由来及意义。

B.文章结尾议论意在明确人们的苦乐观与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章介绍了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在这无所不的环境下,主人却能乐在其中。

4.将下列三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2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